2007年11月30日星期五

世界三十四大死刑大觀

一、動物行刑

這種行刑模式的歷史可能比人類的衣冠文物史還久遠,當人類尚在用石塊與棍棒與自然抗爭時,用藤索捆綁起一個違規的同類去讓動物糟踏乃是最簡單的致死手段,而最早的記載讓我們知道,在西元前7世紀、亞述王亞蘇巴尼巴爾曾把已決犯扔給巨犬做大餐\。埃及人則傾向於用鱷魚。而印度人則鐘情於讓老虎作為“執行官”,至於中國人,偏好“人不義則群起而攻之”的準則,把犯罪者扔到老鼠堆、蛇堆、螞蟻堆中,籍此驗証強弱、大小、輕重、粗細等對立概念的互倚互換、用大型食肉動物來對付赤手空拳的人,是鄙視“恃彌淩弱”的中國人所嗤之以鼻的。對動物行刑有著想像之迷戀情結的當數羅馬人。羅馬曾一度盛行“勒索死”,這實際上是一種溺刑。但在溺死之前,會將犯人連同一只猴子,一隻公雞,一隻狗,一隻貓及一條蛇一道放入皮袋,再將袋口縫緊。經過這樣處理的犯人,在被溺死前身上已佈滿了斑斕的印痕。在整個古羅馬帝國時代都非常流行觀看猛獸吃人,這是法典所允許\的。所有類型的猛獸都被用於該刑︰獅、虎、豹\、熊,偶爾也有野狼、狗之類。所有的動物事先被餓或囚禁得發狂。觀眾都是觀賞行家,不允許\出任何順序上的錯誤,一般說來,虎較受歡迎,它能快刀斬亂麻式地把犯人吃個精光。而熊的風格為少部分心理不太正常的人所欣賞,它將犯人急風驟雨般地擊倒,吃的時候卻慢條斯理,拖泥帶水,咀嚼得十分仔細。除了直接處理的方法外,還有一種間接方法,即用動物的力量來施刑,中國史載的五馬分屍,馬尾拖便屬此類。而在印度馬通常為牛或大象所取代。至於中東或非洲,多用單峰蛇。縱觀動物行刑的古往今來,最為可怕的當數中世紀在法蘭西、英國和荷蘭等地都流行的一種刑,即扒了犯人的衣服,仰綁於床,在其肚皮上僅扣一口鍋或一隻籠子,裡面放上老鼠、鼬或睡鼠,接著點火加熱。為了逃命驚慌擇路的動物便會亂刨亂咬,洞開犯人的肚子深入他們的五內。

二、割喉刑

割喉始終是古羅馬所特有的刑罰,因此有“羅馬刑”之稱。它的要旨就是割斷喉嚨。與砍頭刑不同的是︰在此刑中,頭和軀幹並不分離,但這兩種刑的行刑原則是一樣的,因為犯人主要是由於窒息、失血過多以至腦部失血而死,其直接原因在於頸動脈和主動脈被切斷。割喉刑用的是匕首。但羅馬的刑罰中卻從未將“割喉刑”列為主要的死刑手段。

在古羅馬的角鬥場裡,兩個角鬥士中受傷的一方會在倒下後舉起自己的膀子,並用左手無名指指向觀眾,一方面是透過這樣的手勢承認失敗,而另一方面是請求觀眾從寬。這時,勝利者會來到他面前,做一個單腿跪地的型式,並控制住他的頭,將刀深入他的頭下,再昂起頭,等待理念的裁決,如果失敗者在角鬥過程盡了全力並勇敢而靈巧,博得觀眾的喜好,他們就會舉起手示意赦免,如果他的表現不令人滿意,他們就會伸出大姆指向下判他去死,如果這樣,競技場主席便會喝一聲︰“割喉”!

割喉的確帶有幾分榮譽與悲壯的意味。
割喉刑也用於制裁羅馬的意識型態對手───基督教徒。

亞、非、拉美的一些原始部落在祭禮時也用割喉刑。在歐洲,割喉只是為了加重刑罰而設,是為了“割開喉嚨,塞進烙鐵,將舌頭擠出來割掉後再吊死。”在英王亨利四世擬定的法典裡曾有規定,割口必須高及頸下,這樣行刑者便能透過割口把犯人的舌頭拽出來。

到了20世紀,高棉一度又採用了割喉刑,他們用尖利的棕櫚葉慢慢地剪開犯人的喉管,在頸動脈附近的位置來回不停地割,“拉出一個很細的口子,然後用盡氣力橫向一拉。血當即四處噴濺,射得很遠。”用這樣的方法,他們處決了成千上萬的人。


三、剖腹刑

該刑是用利刃刺入犯人的肚腹並拉開口子,導致五內受損而死。希臘和羅馬僅是整死人便罷手了,但在古波斯,割開肚腹之後,還要從中揪出六到八米的腸子,纏在絞車上,而日本的割腹刑則是由自己來執行,用於證明自己的忠誠、找回失去的榮譽。在剖腹的同時,一頂有英雄特徵的桂冠便戴到了死者的頭上。所以,並非一般的市井之民也有資格剖腹。他們一般是被砍頭的。在日本,砍頭不僅意味著剝奪生命,還有污辱靈運魂魄的意向。

四、投擲刑

該刑的關鍵在於讓犯人從高處跌落。當然,在沒有高處的地方,便不能夠執行,例如沙漠裡……

從一個地區到另一個地區,投擲刑的區別只在於犯人最後落在什麼地方,羅馬人把犯人投入喀斯特石林,希臘則在落點上布一些棱角尖利的大石。波斯人喜愛選擇石板平平的街道。墨西哥則是在水中豎起鐵鉤,再把人擲上去,最講排場的當數歐洲親教戰爭的地方,都崇尚讓士兵排起方陣,手執矛戟。然後把犯人帶到塔樓、城牆或是教堂頂上,喊著一、二、三扔下去。歷史學家於貝拉‧蒙泰耶寫道︰“這是一種最具戲劇效果的刑罰,非常戲謔”。

二十世紀中葉,法軍和美軍又重新使投擲刑死灰複燃。在阿爾及利亞和越南,拒絕說出自己所掌握情報的已決犯往往被從直升飛機裡踢出來,承接地點沒有古代那般考究,但投擲高度卻是古人做夢也想不到的。

五、餓刑

如果單純讓犯人飢渴致死,便體現不出施刑者的創意與匠心了。在中世紀的歐洲,最常使用的是“飢餓面具”,當面具扣到人臉上後,犯人的口腔裡會被塞進一條鐵舌頭,用於強迫他進行呼吸,如此,即便滿地食物,犯人也無法進食,直至餓死。

\"天才的發明\"是一種被稱為“恐怖梨”的玩意兒,鐵製,呈梨狀,透過機關可以打開。用它塞進犯人的嘴去,使其無法喊,無法講,當然也無法進食。有些“恐怖梨”內藏尖刺,可以慢慢從製動口裡伸出,將口腔夾破,喉嚨戳穿……

在印度和緬甸,被判了餓刑的人則會被燒熔的鉛水堵住喉嚨和嘴巴。
在十九世紀的非洲,有些部落把殺人犯與受害者的屍體很對位地綁在一起。“手手相連,唇唇相處,這些受刑者浸潤在腐血中,飢渴交加,悲慘而緩慢地死去”。
有時,會讓飢渴的犯人在餓死前狂飲暴食一通,然後紮緊小便的玩意兒,再堵塞肛門,讓其脹死。二戰期間,納粹在集中營裡經常對已決犯幹這類事。

六、十字架刑

該刑在古埃及時便有,在地中海沿岸及中東國家運用得十分普遍。一般說來是用於懲罰社會地位較低的人,如奴隸、乞丐。為了羞辱罪大惡極的犯人,有時也用十字架刑。
作為刑具的十字架通常由兩到三根木樁構成───如果是四邊形十字架甚至有四根,形狀各異。有的是T形,有的是X型,還有Y型的。T型十字架主要是用來處罰暴亂者,有的時候要倒過來,頭沖下,腳朝天。聖徒皮埃爾便是被這樣處死的,據說是他自己要求的,因為他自覺不能與基督受用同一種刑罰。早在犯人和劊子手到達行刑地前,十字架的直杆已插入地中。後人描繪的基督背負十字架走向“顱地”的場面,從刑罰角度來看是違背事實的。

在行刑地,用繩子把犯人綁縛在刑具上,不過更經常的是直接用釘子釘,先釘手,再釘腳,釘子從來都不會釘在手掌上,因為手掌承受不住身體的重量會撕裂,而胳膊便可能因此得到解放。有經驗的劊子手會將長釘釘入腕骨間一個狹窄空隙,如今解剖學稱之為德斯托寬隙。

進入現代社會後,十字架刑仍有其生命力。20世紀70年代,越南軍人曾將“叛徒”釘上十字架;80年代,有的國家的小偷會被處以此刑;90年代,蘇丹等7國則將犯人送上十字架以示眾。

七、活埋

活埋一般用於大規模屠殺。在中國的戰國時期,秦將白起一次便活埋了趙國降卒四十萬,秦始皇的坑儒行動只是小巫見大巫。
羅馬人處罰犯法的女人時,也多採取“活埋”。

古波斯人在活埋實施前,會將犯人從高處擲入一大堆刻意燒成的灰燼之中,灰燼進入犯人肺部所引起的窒息遠比一般活埋所引起的單純缺氧要可怕得多。

高盧人和日爾曼人用活埋對待叛徒和逃兵。哥特人則用之專門處理同性戀者。在中世紀的法蘭西,為了“體面”,女人是不會被吊死的,畢竟一個女人吊在半空中,在眾人的眼皮下甩來扭去,晃動著雙腿是極不合禮儀的事,所以必須活埋她。現代的活埋記載見於越戰時期。

八、木樁刑

對于此刑,19世紀的《大百科全書》下了這樣的定義︰“將人類的殘忍性發揮到極致的創造之一”。行刑方法在於將木樁插入犯人身體,最常見的是插入肛門,任其死去。

根據木樁直徑的不同,有時肛門事先用擴張器張開或用刀割開,然後劊子手將木樁插入,再用錘子釘。在有的地區,木樁插入五六十釐米後,劊子手會把木樁豎起來,插入先打好的銅裡,讓木樁配合犯人的自重,一點點地深入,直至其從腋下、胸博、背部或肛腹穿出,在一般情況下,被如此“修理”的犯人往往要承受三天以上的折磨。

歐洲親教戰爭期間,木樁刑尤其流行,在1669年的義大利皮埃蒙城,一個貴族的女兒德拉圖爾渾身赤裸地被穿身而死,一群劊子手將她高高舉起遊行,並宣稱屍體便是他們的旗幟。

1958年,伊芳拉克國王的舅舅因同性戀被處木樁刑,之所以選擇該刑是因為他“喜歡在屁眼裡插玩意兒”。

九、活剝

活剝即揭人皮,可以是局部、也可以是全部。

在古印度,活剝又稱“小火去細毛”,即用火把灼燒皮膚,把身體烤熟到三分。這時,活肉徹底附著在身體上的皮膚分離。然後“置犯人的叫喊于罔顧,將他的皮整個地揭下來……他的肌肉完全呈現,血管清晰外露,可以看見五內在搏動,光線照在他的胸前,肌肉纖維熠熠生輝”。

這樣的活剝需要技巧,可能已代表人類剝皮活動的最高水準。因為在其他地區和國家,很多人並不追求整張效果,直接就作“藝術處理”。或切成極細的帶子,或切成圓片、碎片、長方片……處理的最佳傑作是把皮切成狹長的環形細節。

作為刑罰,活剝已消失了數個世紀,但人皮一直是可怕的變態收藏家追尋的對象。19世紀末,人類解剖學史上著名的斯皮茲那展覽一張完整的被鞣過的人皮。還有納粹,收集了不僅帶有漂亮文身的人皮,並將部份人皮用做書皮、燈罩、墊紙板或其他藝術品的良材。

十、肢解

該刑意味著乾脆地剁下四肢。但發展到一定時期後,施刑者認為“乾脆”太便宜犯人,於是,有了許\多種花樣。

波斯人別出心裁的做法是先從手指下刀,然後切腳趾,再砍手、臂、踝、腿、耳朵、鼻子……

中國人的玩法是截去四肢後用金創藥止血,用布包住傷口、再塞入一隻大甕中,置放在廁所裡,犯人要痛苦很久才會死去。到了漢以後,淩遲刑代替了肢解刑,也許\在行刑者看來,淩遲刑更痛苦也更精妙……

如今,某些國家依然規定,對小偷可以採用截肢刑,巴基史丹的法典規定︰“第一次犯偷竊罪者將被從手腕關節處砍去右手;第二次犯者將被砍去左腳。”但藉此刑剝奪犯人性命的事幾乎沒有了。

十一、淩遲

亞洲和中東的民族尤為偏好此刑。該刑的關鍵在於將人體零敲碎打,直至死去。
波斯帝國對於反叛者的淩遲是四等分四等分地切。羅馬人處理女犯時先割去雙乳,對男犯則先去其生殖器。希臘人在割肉時還要加上剔骨的程式,弄得犯人每個都像木屑填充的布娃娃。但比起中國人,其他民族都顯得粗糙。中國人將淩遲發展到登峰造極的地步,使之堪稱絕技。行刑開始時,劊子手會巧妙地一刀剜去犯人的喉結,以免他喊叫。然後迅速地出血包紮傷口,最先動手的部位是背,每刀割下的肉必須只有指甲蓋\大小。殺一個成年人必須要施3357刀,刀刀須見血掉肉,要用大白瓷盤將其貼在上面供觀眾鑑賞,並要得到讚賞,如果犯人在規定刀數前死去,劊子手將被觀眾嗤之以鼻,並有可能丟掉飯碗。

十二、碎身刑

這是典型的西方死刑,與西方人酷愛擺\弄機械密切相關。犯人赤裸著身體被固定在一隻帶鐵釘的大輪盤上,透過搖動手柄,輪盤可以繞軸旋轉,輪盤每轉一圈,固定在地面上的鐵刺就會剮下一條肉來,轉個十來圈,犯人基本上就被扯碎了。

十三、碾刑

碾刑大致可以分為三類︰一是用一種固定的重物壓死;二是將犯人放在中間,兩邊同時用力並逐漸加碼;三是用帶有利物的東西軋碎或扯爛。
在羅馬和埃及,常會把犯人鋪在尖刺上,然後用巨石碾過,如此犯人決無活機。

日爾曼人的碾刑用的是沉甸甸的木頭大盤,由馬拖著來回地碾壓,直到犯人變成血肉模糊的一片醬沫。
在波斯,犯人則被塞入那種用來榨葡萄和橄欖的壓榨機中,被這般處理過的犯人,形狀全無。

十四、火刑

用火燒人是最原始蠻荒的做法,古代的西方和東方都對火刑津津樂道。
高盧人把犯人關入一個巨大而結實的柳條籃裡,然後點火焚燒。日本人在19世紀也使用過類似方法。這種方法據說“極富觀賞性”,犯人在籃裡又叫又跳,可怎麼 \也爬不出這“獨特的環境”。而斯基泰人則將犯人扔到一輛堆滿了乾柴並灑上了稀樹脂的牛車上,一旦火起,受驚的牛便會拉著火車穿過整座城市,很具警誡效果。

羅馬人把犯人釘上十字架,再遍身淋滿瀝青和松脂,做成一個大火把,抬著示眾。在中世紀的英國和義大利,則是用柴草將犯人裹得嚴嚴實實,捆得如同棕子,然後點火。

至於專門的火刑柱則是將人高高綁起,在腳下堆柴燒火,法蘭西的聖女貞德便是這樣被處死的。在她被燒的整個過程充滿了下流的展覽手段……
據說,火刑有淨化的作用。是故,火刑總是和消滅異端邪惡聯繫在一起的。

十五、烤刑與炙刑

這兩種刑均為常用的處死方法,它們與火刑的區別在於︰對犯人一定要用“小火”來處理。將爐火控制在某種範圍內,其目的在於讓犯人在清醒狀態下斃命。

羅馬帝國時期實施此刑最著名的犧牲者為基督教派的聖‧洛朗,為了紀念他,巴黎有一家以他命名的時裝企業響譽全世界。當時,他為窮人的事得罪了當權者,於是,他首先遭到鞭笞、又被拔去指甲、敲碎牙齒,然後放在鐵架上用炭火烤。據說烤了不短的時間後,洛朗對劊子手說︰“你不覺得我這一面烤得太過了麼\,翻翻行不行?”等到翻過來後,他又說︰“烤得很香,差不多了,你可能吃啦。”然後就死去了。至於把犯人全身塗\上蜂蜜,用冒煙的柴火熏烤,便是炙刑了,一些人在行刑過程中尚未“熟”,便已被火煙嗆死。

而亞洲的劊子手更殘忍,他們常常將鐵球燒紅,然後用鉗子夾起,放入事先在犯人頭顱上開好的口子裡,這樣,犯人的腦漿旋即沸騰,從口子裡溢出。古印度人用的是鐵棍,在火中燒得發白後,從犯人的咀裡插入。
在舊中國,有專門為施“炮”刑的烤爐,多為銅製。

十六、鋸刑

這是一種特別的分解刑,刑具是鋸。據說東方人喜好橫鋸,而西方人酷愛直鋸。在基督教傳入日本後,日本人也熱中於直鋸,他們慣常是從頭頂開鋸,而西方施刑者則倒行逆施,從兩腿之間腹股溝的位置開鋸,這樣做的後果最可怕,因為在切到肚臍的位置前,犯人的意識都非常清醒。為了延長受難過程,往往會讓犯人保持頭沖下的姿式,這樣腦部可以得到充分的氧氣,可以避免血流失過快而死。

鋸刑史上最後的“傑作”是由某些患有狂躁症的蓋\世太保來完成的。他們有各種型號的鋼鋸,在他們手裡,人變成一棵可以恣意妄為的樹,想鋸那個部位都成。

十七、箭刑與貫穿刑

用箭射死即為箭刑,似乎各民族都用弓箭,所以這是一種普遍運用的刑罰,只不過用箭先射身體的哪一部位,在處理手法上有差異而已。

貫穿刑的關鍵在於用尖利物穿透肌肉和組織。但作為一種既定的行刑模式,行刑者總要體現一番創意,於是有了不少種貫穿手法。用長釘將人一串地穿在上面示眾,是歐洲各諸侯們愛用的,犯人往往要好幾天才死去……最可怕貫穿刑具是一種稱之為“瑪特‧多羅洛薩”的鐵製刑具,它與先前發明的刑具“努朗堡的聖女”有所不同,它不靠刑具上的“少女胸博”位置夾緊犯人,而是用靈活的機械臂。它也不是用遍佈刑具內的各種鐵刺來貫穿犯人的身體,而是收緊臂來讓犯人窒息,然後刑具的心臟位置會伸出一根鋼刺,插入犯人身體……

十八、毒刑

從很早的年代始,服毒致死就是執刑方法之一。
有記錄本案的早期毒殺是對哲學家蘇格拉底的死刑執行。蘇氏因得罪雅典的權貴而被毒死。當毒藥送到後,他問劊子手︰“好吧,我的勇士,告訴我該怎麼\做?” 後者告訴他,喝下毒藥後不要在房間裡走動,因為運動會減緩毒藥的發作,延長死亡的時間。也要儘可能地少說話,否則就需喝下兩倍以上的劑量。據說蘇氏都接受了。那時的希臘,多是用歐洲普遍可見的毒芹中提取出來的毒芹鹼來做毒藥。

而在古中國,則多用從動物、昆蟲、礦物、植物中的提取毒物,似乎比起西方,毒死人的管道要多得多。

現代社會出於對有效性和人道的考慮,又開始使用先民的方法了。毒瓦斯室、安樂死注射似乎都是一種延續。

十九、吊刑

它有別絞刑,方法是將犯人雙手反剪,再用繩子捆住手腕吊升到行刑架的頂端,然後,驟然鬆開繩子使其下落,停頓在高於地面僅數十公分處。在降落停止產生的衝力作用下,犯人的雙臂會被拉得脫臼。經過重量設計的吊刑則更為殘酷,有記錄表明,如果受刑人腿上捆上超過60公斤的重物受刑,就會連雙腿都會拉脫臼。如果超過100公斤,那麼\在衝力作用下,全身的骨頭都會碎裂,就算是肚皮綻開,五臟六腑溢出的現象也並不罕見。

19世紀中葉,中國的清政府曾用吊刑處罰過天主教的傳教士,並將吊刑作為一種合法形式的刑罰普遍運用。

二十、鞭刑與棒刑

鞭刑存在于歷史上的各個時期。現代社會衣冠文物程度高而鞭刑狠的國家首推新加坡。

鞭可以用各種綿纏材料製成,皮革、植物纖維……上面可以有附著物,例如尖釘、鉤刺、石塊、金屬球之類。總之,如果決定這根鞭是專門用來打人的話,那它一定是根充滿了惡毒意向的人類傑作。被打的犯人結果就是“變成一塊人形的爛布”。

棒可以是木、竹、鐵、銅等材料製成,要致人死命比鞭刑來得乾脆,痛苦程度遠不如鞭刑,所以棒刑很不受人青睞。拿施刑行家的話來說就是︰“當犯人還沒有對自己的行為結果的嚴重性做出深深悔意的時候,一切就已經結束了。”而鞭刑的行刑自由度就大得多,打到一定的時候,可以把受刑者浸到鹽水裡、酸水裡、鹼水裡……還可以在爛皮肉上塗抹各種“醬料”,最令人發指的莫過於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披麻戴孝”,即將被鞭打者血肉模糊處用白麻布包上,等二十四個時辰後,再一條條地把麻布從犯人身上撕下來……是故,許\多受刑者的喊聲是,求求您,給個痛快,殺了我吧……對于施刑者,剝奪生命雖然是最終目的,但犯人臨死前表現的一系列痛苦和無助卻只有受刑人知道。

二十一、車輪刑

這是一種將人綁在車輪上活活打死的刑罰。

劊子手執鐵棒,按照行刑程式,必須先打斷犯人的四肢,一共打八下,將四肢打斷成十六節,最後朝胸口上來兩下,結束犯人的生命,致命的後擊被稱為“慈悲的一擊”。說起來似乎難以想像,大部份犯人在胸口上挨過兩下後依然還氣息尚存。劊子手為了證明自己並非手下留情,便會將犯人的手和腿擰到背後,讓它們和犯人的頭碰在一起,在這樣具有悲喜性效果的姿式裡,觀眾或哭或笑或嘆息。

由於車輪刑所具有的展示性,要求劊子手錶現出特殊的專業技能。一名叫拉朗德的法蘭西犯人因一句指責劊子手的話而載入史冊。當行刑者已利索地解決了他的雙臂雙腿,正要打斷他的胸廓時,棍子輕輕地滑了一下,碰到了他的下巴,拉朗德一聲大喊︰“嘿,這一下不符合規定”。於是,觀眾開始吶喊、有人還舉起了拳頭。劊子手對他道︰“怪事,看來他們希望死的人不是你,而是我”。

二十二、磔刑

該刑的特殊之處在於犯人的四肢要同時遭受“力的作用”……

關於此刑的最早記載是在希臘人的書裡,他們執刑的方法是將人的四肢綁在被人為彎曲的樹上,利用樹的彈性拉裂人體。

古中國人和古羅馬人則是用馬拉的戰車來分屍,著名的秦國丞相商秧便是名垂千古的受害者。但似乎該刑執行起來也並非想像中那麼\輕而易舉,人並非像紙那般容易扯碎。16世紀的法蘭西作家米什萊在《法蘭西史》一書中寫道︰“騎在鞭打著馬匹,並瘋狂地緊拽系有四肢的繩索。儘管先前劊子手已用鉗子扯裂了犯人腿上的皮肉,並將雙臂拉得皮開肉綻,但肌肉依然能夠承受住這麼\強勁的拉力。無奈的劊子手只好拿來一把大的剁肉刀,割去了一塊塊他認為對執刑有阻礙的肉。這樣,馬才終於拉斷了四肢……還活著的軀幹落在地上。”

還有記載表明,有時行刑的馬匹都已累得口吐白沫倒下,但犯人的四肢依然連在軀幹上,弄得劊子手,犯人,觀眾都十分不耐煩。所以在執行磔刑時,劊子手要動十分心思,要研究犯人的身體特性,又要瞭解行刑馬匹的各自力量……

二十三、扼殺

扼殺即勒死,它和絞刑一樣是一種使人窒息的刑罰。但它不主要倚賴犯人本身的重量,而是透過某種作用在脖子上的外力來致死。扼殺曾被亞洲和歐洲的許\多民族所施用,但在歐洲若干地方有規定,不允許\處女遭受扼刑,於是劊子手在用繩索或其他刑具套住犯人的脖子之前,要先使處女失身。

從有文字記載始,中國人的扼殺記錄昭著,但似乎此刑專用於上流人士,因為死後尚有“全屍”。直到滿清後期,才有人發明瞭一種特殊形式的扼殺,稱為立枷,專門用來處死被認為是罪大惡極的下等人。方法如斯︰先綁起犯人的手,將其脖子套入一塊木板的圓孔裡,然後升起木板,置放在一個閘極形行刑架的頂端。這樣,犯人的頸和下顎便被懸吊起來,腳懸地約50釐米。如果需要犯人快死,就往腳上綁石塊。若想折磨他,就由犯人自身重量來決定,通常會需一兩天的時間,人犯才會真正斷氣。

二十四、絞殺

絞殺並非絞刑。它與扼殺的原理十分相似,可以說是一種手工死刑的機械化。

最初的絞殺是讓犯人坐在一塊平臺上,手系在腹前背靠著一根豎著的木樁,劊子手從木樁上的窟窿中放進去一根麻繩,編成環將犯人脖子套住,再將麻繩的兩端在樁的另一面打結,從中插入一根棍。當轉動棍子時,環收緊使犯人被勒死。這種模式絲毫不傷頸動脈,卻造成人慢慢窒息而死。

後來,出現了用金屬製造的絞殺機、鐵項圈代替了繩套,可以旋轉的螺絲讓鐵環的收縮更加容易。
偏愛絞殺的是伊芳比利亞半島上的兩個國家︰葡萄牙和西班牙。因為拉丁美洲諸多國家曾是它們的殖民國,所以,在那兒也十分流行絞殺……

在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絞殺當數吳三桂親手處死明末永歷皇帝,而工具是用一把弓。

二十五、以石擊斃

該刑幾乎在所有社會都存在過,它帶有一種集體復仇的特性。

不約而同的是,以石擊斃在大多數的國家和地區都針對在兩性關係上違規的男女,時至今日,尚有十數個國家將之列為主要死刑法。在處刑時,有將犯人縛在十字架上的;有將犯人置於某個難以迴旋的環境中的;在16世紀的瑞典,犯奸科的女人要被剃光頭髮,在頭皮上塗\滿松香,粘上五彩斑爛的羽毛,兩臂做翅膀扇動狀,跑過三百公尺距離,而在這段距離的兩邊,佈滿了手執石塊的男人,假如她能逃出,便能免一死之厄。

以石擊斃的諸種表現形式,與其說是死刑,不如說更像宗教性質的逐出教籍儀式。是故,施刑主體並不贊成用幾公斤的大石將犯人很快處死。伊芳朗1979年後採用的法典規定,不可以只用一塊石頭來擊斃犯人。“石頭不能大到犯人只挨一兩下就死去,但它也不能小到稱不上是石頭的地步。”為了防止行刑時石頭的大小上出現錯誤,政府全權負責提供石頭,並用卡車押運到行刑地點堆放。

二十六、溺刑

水與火都是純淨的象徵。在基督徒眼裡,聖洗儀式甚至洪水都是公認的純淨的表現。大部分原始衣冠文物社會廣泛用水來處決罪犯,無疑是受到了宗教信仰和迷信的影響。水是大自然的一個特殊組成部份,將犯人入水,也便是變相地把罪人交給了創世者。於是,最初的溺刑僅只是把人扔入水中,只要能上岸者,便體現了上帝恩賜的徵兆。但這種情況持續一段時間後,便產生了大的變數,對執刑者來講,已經下了決心讓人死,又怎能讓他們有逃脫的機會呢?

於是,如果把犯人投進湖海中,則會在他的脖子上掛上錨,或是鐵鏈,或是石磨,再不濟也會綁上塊大石頭。古日爾曼人和高盧人發現把犯人扔入沼澤地,溺死率是百分之百;羅馬人知道把犯人頭朝下扔入一口小眼井也決無逃生的可能;而把人裝入袋中再扔進水裡則是中世紀歐洲的常用方法。亨利八世時期,英國人將刑犯用木樁固定在落潮的沙灘上,等漲潮時,海水便會一點點地將他淹沒。而在拿破崙時代,則盛行用壯漢活生生將人按入淺水中溺死或是把犯人集體捆在船上,然後將船鑿沈。

近現代的歐洲流行一種溺刑,是用灌水的模式。讓犯人直躺在一條直杠上捆住手腳,將漏斗深深插入犯人喉部、劊子手慢慢地不間斷地倒水進漏斗中;或是在犯人嘴上蒙布,把水倒在布上。這兩種方法都致力於讓犯人在吸氣時吸進水而窒息致死。這種“玩法”在法蘭西還有章可循︰“大刑18升水,小刑9升”。據稱,在施刑時用清水稱是“以禮待客”,過份一些便會用臟水和糞水,別出心裁的施刑者則會用醋和辣椒水,對持有身分的人則灌入名貴的葡萄酒……

二十七、絞刑

絞刑伴隨了人類歷史的各個時期,它是幾乎所有古代衣冠文物民族最常用的極刑之一。

由於該刑的簡單直接,操作方便且經濟實惠,現下世界上仍有80多個國家把它定為合法死刑。

絞刑分三大類︰第一種是讓犯人爬上椅、桌、火車、馬或梯,在其脖子上套一根與直角形支架或樹枝相連的繩子,然後抽掉支撐物使其懸空。這種方法最通俗,也是歷史上廣泛採用的,犯人死得緩慢,也很痛苦。第二種是將活套套住犯人,把繩子穿過滑輪或滑槽,然後使勁拉繩將犯人從地面吊起。犯人實際是被勒死的,美國的 “三K*”處私刑時偏好這種方法;中東的伊芳斯蘭國家的公開絞刑也是這般執行的。再一種是經英國人改進後被認為是比較人道的,但需要一些設施︰一個固定在某高度的腳手架、一塊可抽動的木板。執行時一抽板,犯人的身體便落下,一般說來他的頸椎就斷裂了,結果導致窒息和腦部貧血,頂多幾分鐘犯人便鳴呼哀哉!

但即使是這種較完美的絞刑也有不盡人意之處,1927年,兩名英國死囚處刑完畢後被從刑架上解下,十五分鐘後,他們重新開始呼吸,只得趕快又掛上去,加吊三十分鐘,後來人們發現,要使頸椎快速折斷,犯人的體重和吊繩的長度之間的比例很關鍵。於是,劊子手們手上就有了一張數據索引表,例如一個80公斤重的人,最好是從2.4米處落下,體重每增加3公斤,繩子應減短5釐米……當然,被處刑者脖子的粗細也很關鍵,如果忽略了這個問題,就會鬧出尷尬的笑話,結果不是不能馬上吊死犯人就是把犯人的頭拽掉,而這些都不是一個希望博得喝采的劊子手願意看到的。

關於絞刑的特殊處理手法還會因地區而異,如土耳其人熱中於將人吊在大鐵鉤上;而美國南北戰爭前吊死黑奴的系繩位置是以胸肋處;而波斯是倒懸、古羅馬人則別出心裁地吊住人的頭髮,吊住人的生殖器……

二十八、斬首刑

縱觀各種極刑的多樣性和殘酷性,斬首刑一直被認為是一種“簡單”的死刑,它是隨著人類使用冷兵器而產生的。

斬首成功\與否完全取決于施刑者,有能力者常常是一刀就解決了問題,而能力欠缺者則會連砍數刀然後發現頭依然連著軀幹,許\多案例表明,因為脖子上有脊柱,因此脖子比人們想像的要結實,而刀、劍、斧之類的工具由於當時的製造工藝緣故,常常令劊子手大傷腦筋。為瞭解決這類問題,出現了專職的劊子手和專為行刑而製造的工具,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劊子手的小費。有人這樣寫道︰“犯人們跪在地上,排成兩行,手綁在背後……劊子手舉刀砍下,犯人的頭似乎遲疑了一下就滾落在地。大量的血從頸動脈噴湧而出,而身體也突然變得軟弱無力,緩緩地倒在了血泊中。只有一個犯人的頭沒有被一刀切斷。犯人發出了淒厲的叫聲︰“不是不給,真的沒有錢哪!”全場人都盯著劊子手,他一下就砍斷了犯人的脖子,但人們數著,那是第五刀。”

據說斬首刑水準最高的地方當數舊中國,斬首在這裡成為一項傳世的絕技,“對頸椎骨的精確瞭解保證快刀在骨間的遊刃有餘,而紛繁的手法讓人想起令人眼花撩亂的中國武術和中國的烹飪。”這是一個法蘭西軍事參贊的記載。

有研究表明,就人而言,由心理感受造成的抑制比割斷血管更致命,割斷脖子引起的疼痛讓人沒來得及感受到疼痛人就死亡了,所以死者的臉一般說來都是疲憊的,無表情的。

而斷頭機和斷頭台的出現使斬首完美化。

目前世界上有三個國家在公開處決時對罪犯施斬首刑。它們是︰沙烏地阿拉伯、卡達、北葉門。

二十九、斷頭機

斷頭機的出現是人類行斬首刑遇到問題時的首次創造。

中世紀的萊茵河沿岸國家經常使用一種裝置來處決犯人。這是一種由固定在一塊木磚上的半米高的兩根支柱組成的窗口。犯人的頭被置放在兩根柱子中間,柱子的內側挖了兩根槽、槽內放了一把濃濃的刀,鋒利的一邊朝下,鐵砧形的一邊朝上。刀架在犯人的頸背上。劊子手用一把沉重的大榔頭敲在刀上,將犯人的脖子割斷。

隨之出現了帶有可以滑動的刀片的斷頭機,這種裝置“有一個承頸圓孔,犯人脖子伸進去後,有個牢固的關閉裝置將他固定,用鐵鏈掛在上面的鋼刀從裝置上方落下,將犯人的脖子切斷。”

這種裝置在英國叫“哈裡法克斯禾架”,蘇格蘭叫“斷頭機”,法蘭西叫“臂削刀”……

不管叫什麼,但這種裝置仍然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它在行刑時經常是折斷或壓斷而不是利索地割斷犯人的脖子。很多人戲稱為“狗尿刑台”。

三十、斷頭台

斷頭台分別源自法蘭西的吉約坦和路易兩位博士的人道主義和科學的智慧。

在斷頭台行刑發明之前的諸種死刑都是專製、蒙昧時代的產物。法蘭西的人文學人讓一蜜雪兒‧巴基特在其著作中稱︰“有了斷頭台,不再是人在操作,人的思想支配著手,而是機械操作,劊子手成了司法機器原機械師……祖傳的死刑需要施刑者有一種相對複雜的能力,不能避免因其道德、身體甚至瀆職等引起的失誤。”

吉約旦在法蘭西大革命剛開始時提出了他關於斷頭台的構思,那時“刑罰的不平等和殘忍早已引起了輿論的不滿,“死亡面前人人平等”是當時熱切的社會話題。而在此之前,不同的社會階層有不同的死刑對待,低階層的人在死前會飽嘗折磨之苦……大革命前,貴族才能享受斬首,攔路強盜必須在公開場所施以車輪刑;弒君者判四馬分屍;製造假幣者用沸水煮死,異端紛子用火刑,平民小偷用絞刑……

吉約旦說︰“當法律判處一個犯人死刑時,不管犯罪的性質如何,死刑的性質應該是一樣的……而用這種裝置,旨在剝奪生命,不附加任何污辱人格的條件……機械閃電般落下,頭飛了起來,血濺了出來,人已死了!最多讓犯人感到頸背上有一股清涼的氣息。”

1791年,大革命中誕生的民眾陪審團公告︰統一在斷頭臺上行刑。而斷頭台的製作標準,採用吉約坦與路易兩人的“智慧結晶”,由一名名叫托比亞‧施密特的能工巧匠建造樣機,他原是德國的音樂家,專營製造羽管琴鍵。

斷頭台的各種技術參數如下︰垂直支柱高4.5米,支柱間距37釐米,鍘刀總重40公斤,落差為2.25米,鍘刀速度±23.4KM/小時。割斷脖子的時間±1/50秒,刀刃傾斜45°。

斷頭台製造安裝完畢後,在許\多威權人士的監督下,用活綿羊做了試驗,結果完全達到設計要求。第一個被斷頭台處決的犯人是盜竊傷人者雅克一尼克拉‧佩爾蒂埃。自此後至1981年法蘭西廢除死刑止,斷頭台共割下了約五萬個人頭。其中最著名的有法王路易十六,革命家羅伯斯庇爾,蒙莫朗斯公爵亨利二世……

路易十六被斷頭台處決後,許\多人用手帕、領帶或紙頭去吸他的血,有些人嘗了一下,發覺“非常鹹”。人們還看到有個人把一副骰子浸在血中。當亨利二世在死刑過後,也有眾多當兵的人喝他的血,以獲取“一個偉大心靈的品德、力量和魅力”。

在斷頭台行刑近兩百年的歷史中,創造了一些世界之最;最頑抗的男犯特羅普曼,他幾乎咬斷了劊子手的食指;最頑抗的女犯博內,她瘋狂地抵抗以至鍘下的頭滾到高於斷頭台十五米遠的地方;最年少的是一位13歲的男孩;最年長的是一位93歲的雜貨商。最可憐的劊子手名叫皮埃爾‧洛克,他為了按住極力反抗的犯人的頭,被割斷了三個手指頭。

由於斷頭台切割的速度太快,許\多頭被切斷後仍產生讓人困惑的現象。博利尤博士在《人類犯罪檔案》中寫道︰“斬首後,犯人的眼皮和嘴唇立即表示了抗議,我等了幾秒鐘,抽搐結束,臉放鬆了,眼皮在眼球上合攏了一半……然後,我大叫一聲︰‘朗吉約’!我看到眼皮慢慢地有規律地抬了起來,很清楚、很正常。朗吉約的眼睛在盯著我看,那是雙活生生的眼睛,不容置疑地盯著,幾秒鐘後,慢慢地、有規律地閉上,我又叫一聲,眼睛又慢慢地睜開,那目光比第一次更銳利……整個過程持續了二十五到三十秒鐘。”

著名學人法蘭西人佐莫林寫道︰“我用一根套針探查斷開的脊髓,那頭抽搐了一下,閉上了眼睛,用力咬緊牙關,而頜部肌肉往眼瞼方向上升……他的臉部表情很讓人害怕,幾個助手叫了起來‘他活著’,而我也相信了,也叫了一聲”。

面對斷頭台,法蘭西的名人們也留下了不少從容的話。路易十六說︰“我死得很無辜,我饒恕你們並希望我的血能對法蘭西人有用”。而他的女人瑪麗一安托瓦內特在斷頭台前踩了劊子手的腳︰“先生,請您原諒”。他的將軍對急於想要他靴子的劊子手道︰“別急,呆會兒你們在屍體上脫更容易”。而著名的革命家丹東對想阻止他與戰友擁抱的劊子手說︰“笨蛋,你不會阻止我們的頭在籃子裡接吻吧!”接著又說︰“你把我的這顆頭給大家看看,它值得一看”。


三十一、槍刑

在火器出現之初,火槍與滑膛槍用來執行死刑,除非有特殊情況,因為在歐洲,槍刑曾是一種高貴的死法,稱得上是一種榮耀。進入十九世紀後,槍刑才普遍起來。目前,一百零二個在軍事刑法或民法中採用死刑的國家和地區,有八十六個採用槍刑。

但槍刑在現代被專家認定是缺乏人道主義基礎的,因為受槍刑的犯人在被擊中後,有很大一部份並不會立即死去,痛苦的過程似乎比斬首刑和斷頭台普遍要長,但由於槍刑的簡便易行和經濟實惠原因,槍刑在經濟欠發達的國家和地區仍作為死刑手段的首選。

槍刑被認為是一種直接的表達模式,給人一種心理份量不足的感覺,尤其是對罪大惡極的犯人,於是有了被判槍斃者改用炮來執行的例子,將犯人捆在炮口上,開火時,屍體的碎片隨著彈片飛散開來。在二十世紀初,美國、法蘭西、阿富汗等國都有用大砲行刑的記載,在這一時期,某些國家也將判槍刑的犯人透過嘴或肛門充填火藥與汽油,使之像一顆炸彈,然後引爆致死。

作為一種判決後的執行死亡手段,美國人首先發明瞭它。第一個正式享用毒瓦斯室的是美國人約翰‧李,他於1924年2月8日在內華達州以謀殺罪被判處死刑。

行刑的原則很簡單,即在一定的密封空間內,讓犯人呼吸致死的有毒瓦斯體。經過反覆的試驗,氰化物氣體是最佳選擇,由片狀或丸狀的氰化鉀與硫酸回應而得的這種氣體屬於“細胞毒藥”。一旦作用,它可以麻痺進行血液和身體細胞之間氧氣交換的呼吸。沒有氧氣,身體細胞立即開始死亡。緊接著出現肌肉抽搐。腦中樞一個接一個地關閉,一般大腦死亡出現下心臟停止跳動之前。

三十二、毒瓦斯室

作為一種既定的死刑設施,毒瓦斯室製造得很考究,從外觀上看有點像原始的太空艙,內部有兩張金屬椅,大部份的毒瓦斯室是用來同時對兩名犯人行刑的。室壁上有巨大的玻璃窗,可供官員和記者診察室內的行刑情況。毒瓦斯窒息法是惟一一種需要犯人配合的行刑方法,如果犯人在死亡程式啟動後深呼吸氣體,他將在十至十五秒內喪失意識。但如果犯人試圖透過控制呼吸或緩慢呼吸延長生命,死亡過程可以明顯地延長,但這樣做被認為是愚蠢的,因為死亡是無法抗拒的,莫如盡量避免死前的巨大痛苦。

毒瓦斯室的運作過程含有較複雜的技術成份,一份全面的說明書有二十多頁。一個犯人從準備行刑前的四星期始,便會受到特殊關照,在規定範圍內,他的要求都會被儘可能地滿足,但例如殺人犯婕西、畢夏普要求給他“一個女人和法蘭西葡萄酒”,卻是萬萬不可能的。

用毒瓦斯室處決犯人,其費用是相當驚人的,也許\只有在美國才能廣泛地使用這種死刑工藝。在馬利蘭州,一項詢問表明,每次使用毒瓦斯室的行刑費用高達七百萬美元。有知情者聲稱,“在整個過程中,人為的小題大作原素真是太多了。納粹二戰中在奧斯威辛毒死一個猶太人的花費平均為一百多馬克……”。

三十三、電椅

最有爭議的死刑刑具“電椅”是在兩家對立的美國公司在經濟工業上的明爭暗鬥中產生的。兩家公司為了各自使用的兩種不同電力的利益,即交流電和直流電,進行了激烈的競爭。燈泡和留聲機的發明者托馬斯‧艾狄生生產和發送直流電。他的對手、發明瞭壓縮空氣剎的工程師喬治‧偉玆汀豪斯則是交流電。交流電在競爭比較過程中被普遍認為在使用上更具優勢,尤其是利潤更大。面臨被擊倒的艾狄生竭盡全力展開了一場撒對方“爛藥”的輿論攻勢。主題是交流電與死亡相關聯。一名艾狄生的崇拜者哈樂德‧布朗為了支持這位著名的發明家,不惜用交流電對狗、貓、猴子和馬進行電擊,用實驗顯示,受到1000伏直流電電擊的動物仍然活著,而受到350伏交流電電擊時就會被電死。他宣稱︰“交流電只適於屠宰場的動物……還有處決死囚。”正好此時紐約州正為幾例令人毛骨悚然的絞刑結果困擾,特別是一名犯人不慎脊椎骨折斷,被意識清醒地吊在繩子上搖晃達近半小時才被自己的唾液嗆死一事,更讓強調人權與尊嚴的美國觀刑者怒不可遏。當他們抬眼四望時,電椅作為一名冷酷的殺手進入了他們的視野。在一片熱切的喧囂聲中,艾狄生的直流電公司採取斷然措施,從泰國進口了六隻大猩猩為立法委員們做交流電電刑試驗,結果表明“電刑可以引起心臟停止跳動和呼吸器官的癱瘓導致快速死亡”。美國最高法院立即認定電刑合法。緊接著艾狄生委託哈樂德‧布朗製造了第一把電椅,並想方設法地從偉玆汀豪斯的公司買到了三台大馬力發電機,旨在一舉打垮交流電公司。交流電公司則作了一系列的反擊,包括上訴最高法院認定電刑違憲,殘酷且不人道,但在這一點上,交流電公司最終敗訴……

第一名被處電刑的犯人是用斧子劈人的法蘭西斯‧凱姆勒,他死得非常難看,幾乎讓所有在場的人都幾下不了臺。於是艾狄生之流又進行了無數次的技術改進,結果發現︰1900伏的電壓與7.5安培的電流配比是最佳的死亡選擇。

電椅被美化了,但艾狄生的直流電公司仍是交流電公司的手下敗將。市場始終鐘情於有巨額商業利潤的一方。

電刑也是一種奢侈的行刑模式,僅比毒瓦斯室行刑費用稍低。《邁阿密先驅報》披露,各州的電刑費用不等,多的將近六百萬美元,少的也不會低於三百萬美元。

三十四、死亡注射

斷頭台是機械學進步的產物,而電力的使用製造了電椅,化學的的發展產生了毒瓦斯室。之後,人類在尋求“死刑的人道主義”過程中又找到了死亡注射,1977年,它成為合法的行刑模式。1982年首次在美國的德克薩斯州使用。

行刑過程是透過一至二次靜脈注射,向犯人注射有迅速麻痺效果的巴比妥酸藥劑,這種針劑由三部分組成︰使意識喪失的硫噴妥酸;麻痺心臟和終止肺部活動的溴化雙 雄雙脂;導致心臟停止跳動的氯化鉀。

事實上,僅僅是人道主義的原因並不足以導致死亡注射的推展,經濟原素才是最重要的,在美國,行一次注射的費用便宜到令人不敢相信的地步,僅為幾百美元。

歷史上第一例死亡注射的犯人名叫查利‧布魯克斯,死於1982年。過程如下︰“監獄長下達了死刑的命令……當透明的液體進入布魯克斯的手臂和身體時,他一直睜大眼睛,他的目光充滿了緊張。突然,他開始喘氣,透不過氣來。儘管被皮帶綁著,但他的右臂仍劇然地抖動。他隨後打了個大呵欠,最終閉上了眼,困難地又喘息了十五秒……

各类罕见的双头动物

一起来欣赏一下罕见的双头动物吧!








湘西趕屍

相傳古時在湘西一帶有一種托運服務,其效率和可靠程度,可媲美現代的物流服務。不過,運送的不是一般貨物,而是剛死去的人的屍體。不過,服務範圍很細,只限在湘西的山區。

湘西即湖南省的西部,主要是沅江上游一帶,以沅陵、瀘溪、辰谿及浦這四個地方為主。那多崇山峻嶺,死後要把遺體運回故鄉安葬要經過崎嶇山路實在不便。傳統的中國人有很濃厚的鄉土觀念,覺得客死異鄉是件非常淒涼的事。但古代既無冰箱,又無快速的交通公具,要將遺體運送一段漫長路程而不腐爛,惟有靠「湘西趕屍」這種服務。

趕屍術源於苗族祖先
遠古傳說,苗族的祖先阿普蚩尤率兵在黃河邊打仗,當要撤退時,他不想丟下戰死的士兵,身邊的阿普軍師建議他們二人掉換裝扮,阿普蚩尤拿符節在前引路,阿普軍師在後施法督催,結果令戰死的士兵站起並跟隨阿普蚩尤後面起行。當敵兵追近,阿普蚩尤和阿普軍師又施法引來五更大霧,將敵人圍困在霧中。因這是阿普軍師所「施」之法術,自此便稱他為「老司」,而日後趕屍的法師亦稱為「老司」。

嚴選顧客六不趕
並不是所有的屍體都能趕,必須不在下列六項原則內,法師才會提供服務。

1. 已腐爛的屍體不趕,「湘西趕屍」自起運到目的地,都不會腐化,所以法師會先檢查死者的屍體是否完好,已腐爛的便無法起運。

2. 生辰和死忌沖剋的死者不能趕。

3. 法師會把桃木劍插在停放屍體的木板上,如能插入,代表該具屍體能聽從他的號令;如不能插入甚至折斷,則表示他不能駕馭該具屍體,途中可能會出事。

4. 病死的人不趕,因其魂魄已被閻王勾去,不能把魂魄從鬼門關喚回來。

5. 投河或吊頸自殺的人不趕,因為其魂魄是被找替身的鬼魂取去,雙方可能正在交接,若把新魂魄招來,會影響舊魂魄投胎。

6. 被雷劈打而死的人不趕,因為這種人多數罪孽深重,不能趕。

法師若答應趕屍,便會拿出一張黃紙,讓死者親屬將死人的名字、出生年月日、去世年月日、性別等等寫上,然後畫一張符,貼在這張黃紙上,最後將這張黃紙藏在自己身上。

青紅衣老司引領上路
趕屍隊伍的人數一般來說是四至五人左右,分別由一位穿紅色衣服的法師「紅衣老司」、一位穿青衣的法師「青衣老司」和兩三名徒弟組成。在趕屍前,兩位法師會把待運的屍體集中,以朱砂封屍體的腦門、背心、前心、手腳板等七處地方,再在朱砂上蓋上靈符,並用五色布條綁緊。接便用朱砂塞進屍體的五官之中,把死者的三魂七魄召回來之後封在體內。最後在屍體的頸部搽上朱砂,貼上靈符,同樣用五色布條綁緊,再為屍體戴上荷葉斗笠,把屍體整張臉孔密封,再貼上靈符。

上路的時候,「青衣老司」負責在前引路,挑一擔香燭紙錢,擔挑兩頭都會插上三支清香,他並會挑一根青白相間叫做「雌雄棍」的竹棍,棍上的竹節都會貼上靈符,棍端吊一隻活公雞。

殿後的「紅衣老司」,頭頂法冠,背桃木劍,腰間掛上祖傳法器,胸前掛銅印,右手執「司刀」,左手則拿由五色布條造成的「招魂幡」,左右兩手輪番交替動作,屍體便會跟動作一步一步前行;而其他徒弟則在途中打點一切雜務。

休息時,「青衣老司」會在停屍坪上插上竹棍,屍體就會圍竹棍,面朝竹棍背朝外,徒弟就會用帶的草墊子把屍體圍起來。之後,「紅衣老司」會圍屍體做一輪法事,防止屍變異動,之後就會稍作小休。

趕屍隊伍晝伏夜出,天亮前就要到達一些可供趕屍隊伍住宿的旅店,夜晚便要離開,遇上下雨天便留宿幾天。這些旅店的大門長年開,兩扇大門板後面是供屍體停歇之處,因為大門可遮擋陽光。

趕屍僅限鬼國轄地
趕屍隊伍不會把所有屍體直接送回故鄉,而是把屍體由山區送到平原後,便會轉交死者的親屬將屍體放進棺材,再以其他途徑運送。服務範圍往北只到常德,不能過洞庭湖,東至靖州,西至涪州和巫州,西南則可到雲南和貴州。傳說這些地方是苗族祖先的鬼國轄地,法術不能越界。

除此之外,也有其他客觀原因:

1. 只有湘西的旅店才收容趕屍隊伍。

2. 湘西人聽見趕屍隊伍的陰鑼聲懂得迴避,並會把家中的狗關起來,以防狗隻咬爛死屍。

3. 湘西的鄉村外有路,而其他地方的路一般都要穿過鄉村,村民不會歡迎死屍入村。

屍行公路汽車避讓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傳聞中湘西有放蠱、趕屍、落花洞女三大邪。而其中以趕屍最為吸引,而且不少新舊電影也曾經以趕屍作為電影題材。

坊間流傳了不少趕屍的說法,有人說趕屍人一步一搖鈴,助手撒溪錢引路,屍體便會跟著跳回故鄉。更有人說,所謂趕屍,是用兩根大擔竿,穿過死屍的衣袖,一個接一個由人挑走,由於屍體雙手向前伸,加上擔挑一跳一跳的,令到屍體也跟一跳一跳的活像殭屍一樣,所以就誤傳以為那些屍體可以自行跳動。

三趕三不趕

根據湘西一些資料史冊中,真的有記載關於趕屍的資料。約在兩百年前,湘西就已經流傳著一種巫術叫做「苗司趕屍」,也叫做「辰州符」,是以符馭屍的一種巫術。

另外,在記載中也提到,並不是每一具屍體都可以透過趕屍這一個方法運回家鄉。當地的一些古老傳說中描述,趕屍有所謂「三趕三不趕」。如果被判決有罪的死囚,在砍頭之後,只要把身首縫合,便可以趕。受到絞刑或者站籠而死的,也可以趕。而病死、投河吊頸、雷打火燒屍身不全者不趕。

雖然以上的記載有矛盾的地方,但古籍傳流,總是給人有一種很強烈的神秘感和吸引力。

趕屍始自黃帝時代

有不少專家學人指出,趕屍早在黃帝時便已經存在,而且還談到當時行法趕屍的情況。當然,那一種以符咒作群體性的趕屍方法,和大家在網路上看到的湘西趕屍方式是有著很大的分別。

在湘西一些古老的資料中提到,趕屍隊伍的人數一般來說是四五人左右。分別由一位「紅衣老司」(穿紅色衣服的巫師)、一位「青衣老司」(穿青衣的巫師)和兩三名徒弟組成。「青衣老司」負責在前引路,「紅衣老司」負責殿後。

硃砂封體鎖住魂魄

在趕屍前,兩位老司都會以上好的硃砂,封屍體的腦門、背心、前心、手腳板共七處地方,再在硃砂上蓋上靈符一道,最後用五色布條綁緊。接下來還會用硃砂塞進屍體的五官之中,這樣做的意思就是要把死者的三魂七魄召回來之後封在體內。最後;還要在屍體的頸部搽上硃砂,貼上靈符,同樣用五色布條綁緊,再為屍體戴上荷葉斗笠,把屍體整張臉孔包起來,再貼上靈符,做好這一切準備工夫之後,就可以開始趕屍的工作。

上路的時候,「青衣老司」就負責挑著一擔香燭紙錢,擔挑兩頭都會插三枝清香。另外他還要挑一根青白相間的竹棍,這枝棍叫做雌雄棍。棍上的竹節都會貼上靈符,棍端吊一隻活公雞作為引路。殿後的「紅衣老司」,頭頂法冠,背著木劍,腰間掛著他們祖傳的法寶「流」。

腰掛法寶公雞引路

對於「流」這一種法寶,資料上並沒有很詳細的描述,唯一可以推斷的是,這法寶應該是用作不時之需,像那些屍體異變時用來剋制他們用的。

「紅衣老司」除了腰掛法寶之外,在胸前也掛著銅印,右手執「司刀」,左手拿著由五色布條造成的「招魂幡」,左右兩手輪番交替動作,屍體便會跟著動作一步一步前行。

住宿時,「青衣老司」會在停屍坪上插上竹棍,屍體就會圍著竹棍,面朝竹棍背朝外,徒弟就會用帶著的草墊子把屍體圍起來。之後,「紅衣老司」圍著屍體做一輪法事防止屍變異動之後,就會稍作休息。

雖然這些有關趕屍的資料不算詳盡和完整,當然也不能證明資料的真確性,但是至少證明湘西曾經有過趕屍這個行業,而且也曾經繁盛一時。

入行須知

湘西趕屍匠,入行必須面試,年滿十六歲,身高一米七以上,相貌醜,膽子大,才能被錄取。

趕屍匠先讓應試者望著當空的太陽,然後旋轉,接著突然停下,要你馬上分辨東西南北,倘若分不出,則不能錄用。因為你此時不分東西南北,就說明你夜晚趕屍分不出方向,不能趕屍。接著,趕屍匠要你找東西、挑擔子。因為屍體畢竟不是活人,遇上較陡之高坡,屍體爬不上去。趕屍匠就得一個一個往高坡上背和扛。最後,還有一項面試,這就是趕屍匠將一片桐樹葉放在深山的墳山上,黑夜裏讓你一個人去取回來,只有這樣,才能說明你有勝任趕屍匠的膽量。這三關順利通過了,你便取得了當趕屍匠學徒的可能。

趕屍匠的家裏,跟一般農民一樣,照樣“日出而作,日沒而息”。只有接到趕屍業務時,他們才將自己裝束一番,前去趕屍。他們雖趕屍,卻忌諱趕屍這個名詞。因而,內行人請他們趕屍,都說:“師傅,請你去走腳”或“走一回腳”。趕屍匠若答應,他便拿出一張特製的黃紙,讓你將死人的名字、出生年月、去世年月、性別等等寫在這張黃紙上,然後畫一張符,貼在這張黃紙上,最後將這張黃紙藏在自己身上。

趕屍匠的穿著也十分特別:他不管什麼天氣,都要穿著一雙草鞋,身上穿一身青布長衫,腰間系一黑色腰帶,頭上戴一頂青布帽,腰包藏著一包符。

師父教徒弟,第一件事是畫符,這種十分奇特的符,是在黃紙上用朱筆劃上又像字又像畫的東西,途中遇到意外情況,便將這種奇特的符朝西掛在樹上或閘上,有時也燒灰和水吞服。

同時徒弟必須學會三十六種功,才能去趕屍。
第一件功,便是死屍“站立功”,也就是首先要讓死屍能站立起來。
第二件功是“行走功”,也就是讓屍體停走自如,
第三件功是“轉彎功”,也就是屍體走路能轉彎。
另外,還有“下坡功”、“過橋功”、“啞狗功”等。
“啞狗功”可使沿途的狗見著屍體不叫。因死屍怕狗叫,狗一叫,死屍會驚倒,特別是狗來咬時,死屍沒有反抗能力。死屍會被咬得體無完膚。
最後一種功是“還魂功”,還魂功越好,死屍的魂還得越多,趕起屍來便特別輕鬆自如。這種“還魂功”,實際上是用一種湘西特產的草藥撒在屍體上。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種奇特的行業,只有在湘南西部才行得通。因為,
一、只有湘西有“死屍客店”。
二、只有湘西群眾聞見趕屍匠的小陰鑼,知道迥避。
三、湘西村外有路,而其他省路一般都穿村而過,他們當然不會准死屍入村。
四、湘西人聞見陰鑼聲,便會主動將家中的狗關起來,否則,狗一出來,便會將死屍咬爛。

因而,這種十分奇特的趕屍行業,只有湘西才有。

古世界七大奇觀

吉札金字塔 (The Pyramids of Giza)

金字塔是古代埃及國王為自己修建的陵墓。埃及的吉札金字塔被譽為古代世界七大奇蹟之一。在埃及的大小金字塔,絕大多數都建築於埃及第三到第六王朝。這些有 4000 多年歷史的金字塔主要分佈在首都開羅及尼羅河上游西岸吉薩等地。吉札金字塔左邊屬於卡夫拉王,右邊屬於庫夫王,附近連著一座獅身人面像。主要建材為石灰岩,部分為花崗岩。埃及共發現金字塔八十座,其中最壯觀的一座金字塔是在公元前 2600 年左右建成的吉札金字塔,全部都是由人工建成。古代埃及人如何把坎石塊雕薹刻及砌成陵墓,陵墓內部的通道和陵室的佈局宛如迷宮,古代埃及人是用甚麼方法設計它呢?陵墓的通風道傾斜深入多層地下,石壁光滑、刻以精美華麗的浮雕,但誰也不能明白古埃及人何以掌握如此精湛的挖掘雕刻技巧和運用怎樣的加工工具。要知道4500年前,那時候人類尚未掌握鐵器。據估計建設金字塔時,埃及當時的居民必須是五千萬人,否則難以維持工程所需的糧食和勞力。當專家翻開歷史的冊頁時,便發現問題更難以令人理解,公元三千年世界的人口只有二千萬左右。還有,眾多的勞動力必須在農田上耕耘,以保持持久的糧食。而地勢狹長的尼羅河流域所提供的耕地,似乎不足以維持施工隊伍的需求。要知道隊伍有十萬人,單靠尼羅河域的農業收成能維持工程的需求嗎?再者,用甚麼運載神殿所需的巨大石料。古埃及人利用滾木運輸,這種最原始的方法固然能將龐大的石塊運到工地,但滾木需要大樹的樹幹才能做成,可知道尼羅河流域樹木稀少。在尼羅河岸分佈最廣、生長最多的是棕櫚樹,但古埃及人既不可能大片砍伐棕櫚樹,而且質地比較軟的棕櫚樹是無法充當滾木。因為棕櫚樹的果實是埃及人不可缺少的糧食來源,棕櫚樹葉又是炎熱的沙漠中唯一可以遮陽的材料。 據測算大金字塔是由 260 萬塊每塊重約10 噸的石塊堆砌成的。塔身的石塊之間,沒有任何水泥之類的黏著物,歷經 4500 年的風吹雨打,其縫隙迄今仍相當緊密,一把銳利的刀也難以插入。如此精湛的工藝,出自 4500 年前古埃及的工匠或奴隸之手,的確令人難以相信。認為金字塔僅僅是法老的陵墓也令人難以相信,暫且不說這 260 萬塊巨石如何採掘,要完成這建築所需的時間為 260 萬天 (即 700 年)。如加速工程的進度都需要 70 年。如此簡單的數字,相信法老都可以算出。他們為什麼要建造這個自己無法享用的陵墓呢?金字塔到底有多神秘?有沒有想過金字塔與天文學、數學有一種現代人難以理解的聯繫。金字塔的建造可確定一種度量衡體系。大金字塔的長度單位是根據地球的旋轉大軸線的一半長度而確定,即大金字塔的底是地球旋轉大軸線一半長度的百分之十;大金字塔的重量單位是以上述的長度單位與地球的密度組合而成;大金字塔的熱量單位是整個地球表面的平均溫度。另外,大金字塔內那間陳列法老的靈櫃的墓室,尺寸為 2 : 5 : 8 和 3 : 4 : 5,這個數字正好是座標三角形的公式。公式發明人是古希臘哲學家華達哥拉斯。而華達哥拉斯誕生時,金字塔早巳建好 2000 年。還有,大金字塔的遺址頗有意味,因為子午線正好從大金字塔中心穿過,也說它是座落在子午線的中間,這似乎可以窺見大金字塔的建造者,為什麼要選在沙漠中這塊獨特的岩石地帶做為塔址。這片岩石地帶有一道 V 字型的天然裂縫,正好利用它來建造巨大的陵墓。而且,金字塔座落的地方構造、陸地和海洋分佈了解的人,是不可能選擇這裏做為塔址的,而古埃及法老們有這個能力嗎?最近,在埃及有驚人的發現,考古學家稱金字塔內有外星人或生物。他們發現塔內密室中藏有一具冰封的物件,探測儀器顯示該物件內有心跳頻率及血壓顯示,相信它巳 存在 5000 年。專家們認為冰封底下是一具仍有生命力的生物。科學家又據該塔內發現的一卷用象形文字記載的文獻獲知,約 5000 年前,有一輛被稱為“飛天馬車”的東西撞向開羅附近,有一名生還者。文獻稱生還者是設計師,考古學家相信這外星人是金字塔的建造者。而金字塔是作為通知外太空同類前往救援的記號。但最令科學家迷惑的是那太空人如何將自己藏身在冰封內。與吉札金字塔相連的獅身人面像的損毀情況已經非常嚴重,由於它是石灰岩所做成,而且它以前是被埋在泥土中,因此鹽害造成了嚴重的破壞。到了現在,沙漠中的強風又成 為了另一個問題。風化情況令這些古蹟逐漸消失,因此吉札金字塔已於 1979 年被列為世界遺產之一。何謂鹽害,這一個遺跡被發掘後暴露於地面,由於沙漠空氣中的水份少,降雨量低但水份蒸發量很大,因為毛細管作用地下水被引到地上蒸發,水中的鹽份卻留在陸地表面或建築物內結晶而把使建築物的磚頭粉碎,這種現像就稱為鹽害。

宙斯神像

宙斯是希臘眾神之神,為表崇拜而興建的宙斯神像是當時世上最大的室內雕像,宙神像所在的宙斯神殿則是奧林匹克運動會的發源地,部份奧運項目就曾經在此舉行。遺址位於希臘西岸奧林比亞(Olympia)的古城中。宙斯神殿建於公元前 470 年,於公元前 456 年完工,由建築師 Libon 設計,宙斯神像由雕刻家 Pheidias 負責。神殿是以表面舖上灰泥的石灰岩建成,殿頂則使用大理石興建而成,神殿共由三十四條約高 17 米的科林斯式 (Corinthian) 支柱支撐著,神殿的面積達 41.1 米乘 107.75 米,宙斯神殿是多利斯式 (Doric-style) 的建築,整座神像及他所穿的長袍都是由黃金製成,他頭戴橄欖編織的環,右手握著由象牙及黃金製成的勝利女神像,左手拿著一把鑲有閃爍耀眼金屬的權杖,上面有一隻鷹停留著,而他所坐的寶座則以獅身人面像、勝利女神及神話人物裝飾,該寶座的底座闊 6.5米 (20 尺),高 1.0 米 (3 尺),神像則約高 13 米 (40 尺),相等於四層高的現代樓宇,使座在寶座上宙斯頭部差不多頂著神殿頂位於奧林比亞的神殿於公元 5 年被大火摧毀,雖然宙斯神像因被運到君士坦丁堡 (Constantinople) 而幸免於難,可是神像最終亦難逃厄運,於公元 462 年被大火燒毀。

法洛斯燈塔 (The Lighthouse of Alexandria / the Pharos Lighthouse)

法洛斯燈塔與其餘六個奇觀不同,因為它並不帶有任何宗教色彩,純粹為人民實際生活而建,法洛斯燈塔的燈光在晚上照耀著整個亞歷山卓港,保護著海上的船隻,另外,它亦是當時世上最高的建築物。 位置:在埃及(Egypt)的亞歷山卓港(Alexandria)附近的法洛斯島(island ofPharos)上。在亞歷山大大帝 (Alexander the Great) 死後不久,他的手下之一 Ptolemy Soter 便稱霸埃及,並建都於亞歷山卓,有鑑於亞歷山卓港附近的海道十分危險,Ptolemy Soter 便下令由建築師 Sostratus 及亞歷山卓圖書館 (Alexandria Library/Mouseion) 合作興建法洛斯燈塔,燈塔於公元前 290 年竣工。法洛斯燈塔以白色大理石建造而成,共分為三層:最低的一層為四角柱,高 55.9 米 (183.4 尺),第二層為八角柱,高 18.30 米 (60.0 尺),而最高一層為圓柱,高 7.30 米 (24.0 尺),屋頂上還有海神波賽頓 (Poseidon) 的雕像,整座燈塔高達 117米 (384 尺),竟 相等於一幢現代四十層高的建築物!燈塔內部是螺旋狀階梯,燃油經階梯運往塔頂,塔頂的一座房間內,工人便倚靠燃燒石油的燈光,再利用後方的鏡收集光線,然後反射出去,晚上便是這樣以火光照耀大海,白天則依靠反射陽光,據說燈光能照射到 56 公里外的海道那麼遠,並具有防衛及偵察敵人的功用。 後來新的統治者遷都開羅 (Cairo),燈塔開始失修,公元 956、1303 及 1323 年的三次大地震還差不多將整座燈塔摧毀。公元 1480 年,遺址的大理石塊更被改用來興建碉堡,法洛斯燈塔亦步其他已被摧毀的五個遺跡的後塵,成為除了現存的金字塔外,最後一個消失的奇觀。近年科學家於亞歷山卓港進行了不少挖掘工作,使人類對法洛斯燈塔有更深入的認識。

巴比倫空中花園 (Babylon Hanging Garden)

與羅得斯島巨像一樣,考古學家至今都未能找到空中花園的遺跡,事實上,不少在自己著作中提到空中花園的古人也只是從別人口中聽回來,並沒有真的看過,到底空中花園是否純粹傳說呢? 空中花園位於 Euphrates 河東面,伊拉克首都巴格達以南 50 里外左右,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巴比倫中。巴比倫的空中花園當然從來都不是吊於空中,這個名字的由來純粹是因為人們把原本除有「吊」之外,還有「突出」之意的希臘文「kremastos」及拉丁文「pensilis」錯誤翻譯所致。 一般相信空中花園是由 Nebuchadnezzar 王(公元前 604 - 公元前 562) 為了安慰患上思鄉病的王妃安美依迪絲 (Amyitis),仿照王妃在山上的故鄉而興建了空中花園。空中花園在公元前 600 年建成,是一個四角椎體的建設,由瀝青及磚塊建成的建築物以拱頂石柱支撐著,台階種有全年翠綠的樹木,河水從空中花園旁邊的人工河流下來,遠看就仿似一座小山丘。 巴比倫空中花園最令人稱奇的地方是那個供水系統,因為巴比倫雨水不多,而空中 花園的遺址相信亦遠離 Euphrates 河,所以研究人員認為空中花園應有不少輸水設備,奴隸不停地推動連繫著齒輪的把手,把地下水運到最高一層的儲水池,再經人工河流返回地面。另一個難題,是在保養方面,因為一般的建築物,要長年抵受河水的侵蝕而不塌下是不可能的,由於米索不達米亞平原 (Mesopotamian plain) 沒有太多石塊,因此研究人 員相信空中花園所用的磚塊是與別不同,它們被加入了蘆葦、瀝青及瓦,更有文獻指石塊被加入了一層鉛,以防止河水滲入地基。

阿提密絲神殿 (Temple of Artemis)

阿提密斯是希臘的狩獵女神,阿拉伯人稱她 Lat,埃及人稱她依西斯 (Isis),而羅馬人則稱她為戴安娜 (Diana),在古代的希臘阿提密絲女神深受敬仰,因此興建了七大奇觀之一阿提密絲神殿。 提密斯神殿遺址估計位於古城愛菲索斯 (Ephesus) 中,約在土耳其的 Izmir (Smyrna) 南面 50 公里。 阿提密斯神殿曾經歷過七次重建,首座阿提密斯神殿於公元前 550 年由建築師 Samos、Chersihon及他的兒子 Metagenes 設計、以愛奧尼亞式(Ionian)建築,是首座入全部由大理石建成及當時最大的建築物,面積達6050平方米,由 127 條約十九至二十米高的大理石柱支撐,整座建築物均由 Pheidias、Polycleitus、Kresilas 和 Phradmon 等當著名的藝術家以銅、銀、黃金及象牙浮雕裝飾,在中央的「U」形祭壇擺放著阿提密斯女神的雕像。 後來在公元前 356 年,神殿受大火及侵略所摧毀,其後的重建,大理石柱長度增至 21.7 米,並且多了十三級梯級圍繞在旁。最後,由於愛菲索斯人轉信基督教,神殿在公元 401 年被 St John Chrysostom 摧毀後,便沒有被重建,從此消失於大地。

羅得斯島巨像 (The Colossus of Rhodes)

羅得斯島巨像是七大奇觀中最神秘的一個,因為它只在短短五十六年間便倒下了,考古學家甚至連它的確實位置及外觀都未能確定。羅得斯島巨像位於希臘羅得斯島 (island of Rhodes) 通往地中海 (Mediterranean Sea) 的港口。在公元前 305 年羅得斯島聯邦和馬耳他 (Macedonia) 的安帝哥尼斯 (Antigonids) 發生了一場戰爭,戰勝的羅得斯島聯邦得到大批戰利品,為了記念這場勝仗,他們便變賣戰利品來建造羅得斯島巨像。長久以來,一般人都相信羅得斯島巨像是分開雙腿,站立於羅得斯島Mandraki 港口 的入口處,然而,研究顯示以 Mandraki 港口的闊度和巨像的高度,這是不可能的,而且地震後巨像的遺跡亦會阻礙著港口,所以真實的巨像應該位於港口的東面更內陸的地 方。這座巨像其實是希臘人的太陽神及他們的守護神希里奧斯 (Helios),由建築師 Chares 設計,經過十二年的興建,羅得斯島巨像於公元前 282 年完工,整座巨像共高 34 米 (110 尺),以大理石建成,再以青銅包裹,其後更被用作燈塔。但公元前 226 年的大地震卻把這幢偉大巨像推倒,脆弱的膝蓋成為了巨像的致命傷,巨像從此倒在 Mandraki 港附近的岸邊。公元 654 年,羅得斯島被阿拉伯人入侵,入侵者更把遺跡運往敘利亞,使這個奇觀的考察更形困難。

毛索洛斯墓廟 (The Mausoleum at Halicarnassus)

毛索洛斯墓廟位於哈利卡納素斯,在土耳其的西南方,底部建築為長方形,面積是 40 米 (120 呎) 乘 30 米 (100 呎),高 45 米(140 呎),其中墩座牆高 20 米,柱高 12 米,金字塔高 7 米,最頂部的馬車雕像高6 米建築物被墩座牆圍住,旁邊以石像作裝飾。頂部的雕像是四隻馬拉著一架古代雙輛戰車。此墓廟著名之處除了它的建築外,還有那些雕塑。毛索洛斯墓廟的雕塑由四名著名的雕刻家 Bryaxis、Leochares、Scopas 和 Timotheus 製造,每人負責墓廟的其中一邊。在 15 世紀初哈利卡納素斯被侵佔,新的統治者為了建一座巨大的城堡,因此在 1494 年將毛索洛斯墓廟的一些石頭用作建築材料。時至今日,有不少的雕塑仍然倖存,並存放在英國倫敦的博物館內。自從 19 世紀開始,毛索洛斯墓廟一直有進行考古學的挖掘,這一些挖掘提供不少有關毛索洛斯墓廟的資料,令我們對毛索洛斯墓廟的形狀和外觀有更多的認識。



關於世界七大奇蹟,有分古世界七大奇蹟與新世界七大奇蹟,古世界七大奇蹟就是這篇文章上所寫的 (目前僅存吉札金字塔),新世界七大奇蹟則為埃及金字塔、印度的泰姬瑪哈陵、中國的萬里長城、柬埔寨的吳哥窟、印尼的婆羅浮屠佛塔、義大利的羅馬鬥獸場、義大利的比薩斜塔 (不過這是由國家地理雜誌所發表的,很多人並不承認),目前也有第八奇蹟 (大陸的萬里長城) 與第九奇蹟 (大陸的龍游石窟),不過應該都只能做為參考,至於大陸國寶佛指骨真身舍利也稱其為第九奇蹟,但應該是沒有根據的。現今的聯合國只有認定世界文化遺產,並沒有認定世界奇蹟,古世界七大奇蹟是由希臘學者希羅多德所認定,認定的方式,是以希臘世界即使用再多人力都無法完成為標準。

世界10大寶藏

人類發展的歷史同時也是積累財富的歷史。生產力的提高、社會形式的變遷、人們對精神生活的追求和思想境界的不斷升華無一不和財富的積累有關系。人類不斷創造著財富, 財富同時又推動人類前進。

不過,在歷史的過往裡,也有一部分財富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停駐在時間隧道裡,它們或者被深埋在地下,或者被故意隱藏,或者被秘密收藏,成為富有神秘色彩的寶藏。

意外發現寶藏大概是所有人的夢想,無數文藝作品以尋寶為題材而引人入勝。下面的文章將介紹世界十大寶藏,它們有的是一個國家或者一個家族千年的積累,有的是一個人經過一生探尋得到的回報,有的是考古學家意外的發現。每個寶藏都是個極富傳奇色彩的故事。

埃及的帝王谷位于尼羅河西岸的沙漠中,古埃及新時期(首都設在底比斯以後)的大多數法老都埋葬在這裡。在1900年左右,幾乎所有帝王谷裡的陵墓都被發現了,考古學家和盜墓者在這方面平分秋色。但是仍然有成群的人在帝王谷裡轉悠,他們都是在尋找傳說中國王圖特卡蒙的陵墓。

第10位、俄羅斯鑽石庫
鑽石庫中的皇冠和權杖
古代帝王總希望自己的統治能夠綿延至永遠,就像鑽石一樣堅固而恒久。這或許就是俄國沙皇彼得大帝開始收集鑽石和珠寶的原因。
18世紀初,彼得大帝頒佈了一道保護珍寶的專項命令,要求國人不准隨便變賣室中的珍貴珠寶和首飾,在一定重量以上的鑽石和珠寶必須由皇家收購。另外彼得大帝還在世界範圍內搜索鑽石珠寶,很多小國得知他的心頭所好都把本國最好的珠寶親手獻上,希望因此得到庇護和福祉。
彼得大帝在自己居住的聖•彼得堡東宮內修建了一座神秘建築物,所有收集到的珠寶都被珍藏在裏面,世人稱之為鑽石庫。彼得大帝之後,最癡迷於收集珠寶的是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如果世界上每個女人都愛鑽石,那麼最愛鑽石的女人就是葉卡捷琳娜二世。她對鑽石的癡迷程度幾近瘋狂,每天都佩帶價值連城的鑽飾,而且花樣經常翻新。她對鑽石切割和鑲嵌的工藝要求極高,俄國歷史上最出色的鑽石切割專家就是在葉卡捷琳娜二世時期出現的。曾經有個皇宮衛士壯著膽子稱讚女皇的鑽飾漂亮,他就被升官至侍衛總管。大小官員於是都把進獻鑽石當成最直接的升官途徑。一次女皇過生日,結果在收到的上萬件生日禮物中有超過一半是鑽石。女皇的鑽石不僅鑲嵌成首飾,就連她日常用的東西都要鑲滿鑽石。她有一本17世紀的《聖經》,銀制的封面上就鑲嵌了3017顆鑽石。
在幾代皇室不停收集下,俄國的鑽石庫成為珍貴鑽石最集中的地方,其中光世界前10位的大鑽石就有3顆。
最出名的是“奧爾洛夫”鑽石,這是目前世界第三大鑽石,重189.62克拉。17世紀初,在印度戈爾康達的鑽石砂礦中發現一粒重309克拉的鑽石原石,根據當時印度國王的旨意,一位鑽石加工專家擬把它加工成玫瑰花模樣,但未能如願,使重量損失不少(僅磨出189.62克拉)。這顆美妙絕倫的鑽石後來做了印度塞林伽神廟中婆羅門神像的眼珠。
1739年,印度被波斯國王攻佔之後,這顆鑽石又被裝飾在波斯國王寶座之上。之後鑽石被盜,落入一位亞美尼亞人手中。1767年,亞美尼亞人把鑽石存入了阿姆斯特丹一家銀行。1772年鑽石又被轉手賣給了俄國御前珠寶匠伊萬。伊萬於1773年以40萬盧布的價格又把鑽石賣給了奧爾洛夫伯爵。同年,奧爾洛夫伯爵把鑽石命名為“奧爾洛夫”,並把它奉獻給葉卡捷琳娜二世作為她命名日的禮物。爾後“奧爾洛夫”被焊進一隻雕花純銀座裏,鑲在了俄羅斯權杖頂端。有著傳奇經歷的鑽飾使權杖的威嚴令人震懾,“奧爾洛夫”成為鑽石庫中最重要的藏品之一。
除了“奧爾洛夫”之外,鑽石庫中世界級的鑽石還有很多。“保羅一世”重130.35克拉,這顆紫紅色美鑽曾經鑲嵌在印度皇冠的中央,後來被彼得大帝擁有。“波斯沙皇”重99.52克拉,曾鑲嵌在波斯國王的王冠上,後來被為沙皇文狄擁有。“沙赫”雖然只重88.7克拉,但是它是世界上惟一一顆刻字的大鑽石。鑽石最初也是在印度被發現的,先後被兩位印度國王擁有,然後輾轉到波斯國王手中。鑽石的3個晶面上分別刻有3個國王的名字,每次轉手到新主人手中,都會被刻上新主人的名字。要知道鑽石極為堅硬,要想在上面刻字難度驚人。寶石工匠從鑽石上磨下一些極細的粉末,再用尖尖的細棍蘸取這種粉末給這顆鑽石刻字。 3次刻字之後,“沙赫”的重量從發現時的95克拉變為88.7克拉。1829年,俄國駐波斯大使被人刺死,沙皇威脅要報復。為了平息沙皇的怒火,波斯王子霍斯列夫•密爾查率代表團到聖彼德堡謝罪。王子送給沙皇一件寶物,就是這顆飽經滄桑的“沙赫”。它的價值在當時看來相當於兩個國家之間的一場戰爭。此後, “沙赫”一直保存在俄國。
單顆巨大鑽石已經令世人驚歎,更何況由幾千顆鑽石鑲嵌成的。流光溢彩的大皇冠簡直是鑽石的薈萃。它是1762年由宮廷珠寶匠為葉卡捷琳娜二世加冕而專門製作的,上面十幾顆最重要的鑽石分別是從當時歐洲國王的王冠上拆下來的。工匠在皇冠上鑲嵌了4936顆鑽石,共重2858克拉,整個王冠重1907克。皇冠頂端是世界上最重的尖晶石,重398.72克拉。長期以來寶石專家都認為這是一顆紅寶石,後來才發現原來是稀有的尖晶石。目前這顆尖晶石是俄羅斯“必須保護的七顆寶石”之一,值得一提的是,它還是俄國人以2672金盧布從北京購買的呢。
鑽石庫的珍寶現在已經無法用市場價格來衡量,它成為俄羅斯國家財富的象徵,但即便是皇室珍寶,也有流離坎坷的時候。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沙皇立即下令把這些珍寶從東宮轉移到莫斯科克林姆林宮。在轉移途中,由於走漏消息有很大一部分珠寶流失。據一種說法,大約75%的零散鑽石和寶石流入民間。
二戰時,俄國也流失了相當一部分珍寶,其中有號稱“天字第一號珠寶盒”的琥珀大廳。1711年,普魯士國王弗雷德里克一世下令建造一個琥珀室。琥珀室呈方形,占地約200平方米,共用了6噸琥珀,上面飾滿了鑽石、綠寶石和紅寶石。它的價值不僅表現在財富的驚人集中,而且還是一件巴羅克藝術的傑作。5年後,弗雷德里克一世的兒子威廉一世皇帝為了慶祝普魯士與俄國結盟,將琥珀室送給彼得大帝,彼得大帝將琥珀室收入鑽石庫。18世紀中葉,葉卡捷琳娜二世命令工匠對這座大廳進行裝修,琥珀室成為一個富麗堂皇的大廳,變成了琥珀廳。1770年修飾最終完成時,大廳華麗得讓人眼花繚亂,565枝蠟燭照亮整個大廳,燭光灑在珠寶上流光四射,令人目眩神馳……。1941年秋天,侵略蘇聯的德軍佔領了原葉卡捷琳娜二世的皇宮。希特勒下令將琥珀大廳拆散,把它們裝入27個柳條箱運回德國,安放克羅列維茨市(即今天的加里寧格勒)。1943年,戰局急轉直下。大廳重新落入蘇軍之手,琥珀廳又被德國人拆卸裝箱,分別藏在條頓騎士城堡和附近的防空洞裏。1944年8月,盟軍轟炸克羅列維茨市,將條頓騎士城堡夷為平地。從此,琥珀廳下落不明。現在無數的尋寶人在找尋琥珀大廳,但至今仍沒有消息。
保留下來的鑽石庫在克林姆林宮的地下室裏塵封了8年。1922年前蘇聯國家委員會對這些珍寶作了鑒定,並決定由國家珍寶館保存,現在由俄羅斯國家貴重金屬寶石管理委員會管理。雖然遺失了不少珍寶,但鑽石庫裏還有25300多克拉的鑽石、1700克拉大顆粒藍寶石、2600克拉小粒藍寶石、2600克拉紅寶石和許多又大又圓的優質精美珍珠。
作為俄羅斯國家財富的集中象徵,俄羅斯鑽石庫排在世界十大寶藏的第10位。

第9位、霍克森錢幣
霍克森發現的古錢幣
英格蘭薩福克郡有一個名叫霍克森的小村莊。村子裏的人都靠務農為生,他們的生活寧靜且平淡。但是1992年11月16日,這種寧靜和平淡被打破。霍克森歷史上最重要的一天到來了,這個村莊因為一份寶藏被意外發現而名噪全球。
艾瑞克•勞斯是霍克森的一個普通農民。1992年的11月,他打算把自己的住宅改裝,為此好朋友和鄰居都前來幫忙。11月15日,屋子的裝修工程結束了,但一個朋友卻告知勞斯自己的錘子不見了。勞斯從不願占別人便宜,因此在院子裏整整找了一天,但一無所獲。他猜想錘子可能被埋到了地下,於是16日一早,他買了一個金屬探測器,繼續在院子裏尋找。
到了中午,金屬探測器突然發出警報聲,勞斯以為發現錘子了,開始在院子裏挖起來,可挖到50釐米深的地方時還沒有東西。勞斯並沒有打算放棄,隨著坑越挖越深,探測器發出的聲音亦越來越大。在挖到差不多1.5米深的地方時,一枚銀幣突然跳了出來。仔細一看,這是一枚古羅馬時代的銀幣,雖然金屬已經嚴重變色,但古羅馬帝王頭像的浮雕還清晰可見。勞斯繼續挖掘,接下來的情景讓他一輩子都忘不掉————呈現在他眼前的是一堆古羅馬銀幣,中間夾雜著不少閃閃發光的金幣,偶爾還有銀制的湯匙和小藝術品,他挖到了一個地下寶藏。
勞斯馬上停止挖掘,並向薩福克郡文物管理委員會報告了發現。文物管理委員會的成員以最快速度趕到勞斯家。經過專業人士一天的挖掘,所有寶物都重見天日。其中有14191枚銀幣、565枚金幣、24枚銅幣、一些工藝品、首飾和金塊。
所有金幣都是純度超過99%的九分七幣(一種古羅馬金幣的專稱),在西元394年到西元405年之間鑄造。全部金幣來自13個不同的造幣廠,從出廠到埋入地下都只有不到50年的流通時間,所以保存得格外完好。在一般文物市場上,這種金幣是很罕見的,就算有,價格也高得嚇人。而一下子發現565枚這樣的金幣在歷史上還是第一次。
除了古羅馬錢幣以外,霍克森寶藏裏還有超過79個銀湯匙,20多個銀燭臺,一些銀制的小雕像和29件純金製成的、做工精細的首飾。
這些首飾上鑲嵌的寶石在被埋藏之前都已經被撬下來,或許寶藏的主人覺得寶石價值高而且容易攜帶。另外寶藏中還有令人瞠目結舌的重達250公斤的純金塊。
在被發現後的第三天,霍克森寶藏被運到英國國家博物館,在眾多頂級考古專家專業目光的審視下它依然燦爛奪目。據考古專家研究,這是歷史上古羅馬錢幣最集中的一次發現,也是英格蘭歷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文物發現。寶藏的主人在緊急情況下把它們埋入地下,希望在一段時間以後重新取回,當時大約是西元440年左右。不知道是什麼原因,或許是主人意外死亡,或許是他無法再找到埋藏財寶的準確位置,霍克森寶藏一直被埋藏至今。考古學家分析寶藏的主人生前地位一定顯赫,可能突然遭遇變故。不過是到現在為止,他的身份還是一個謎。
現在霍克森寶藏被收藏在英國國家博物館裏,為此博物館支付了125萬英鎊給寶藏的發現者勞斯。雖然這些錢和寶藏的價值根本無法相比,但是勞斯很滿足,他說就算一分錢都沒有,他也不會後悔。寶藏的發現也為小村莊帶來意外之財,很多人湧進村莊尋寶,金屬探測器成為最暢銷的商品。
霍克森寶藏因其神秘的主人和誠實的發現者排在世界十大寶藏的第9位。

第8位、西潘王墓室
從西潘王墓室出土的面具
秘魯是南美文明古國,境內古文化遺址密佈。在秘魯發現的偉大遺跡有很多,比如說馬丘比丘。但是絕大多數遺址都沒有寶藏遺留。一方面是因為當時的殖民宗主國西班牙在秘魯境內翻得底朝天,大部分財寶都被掠奪走了。另一方面,秘魯民間盜竊文物的現象極為猖獗,當地人只要發現文物馬上就一哄而上,一搶而光。
西潘王墓室其實就是被盜墓者發現的。1987年前後,國際文物黑市上頻頻出現顯然是來自秘魯,但是絕對不屬於印加文明的文物。敏感的考古學家阿爾瓦博士意識到這些獨特的文物表明很可能又有一個重要遺跡被盜了。他和助手火速趕到秘魯北部奇科拉約附近,一邊詢問一邊搜尋,終於在1988年發現了西潘王墓室。西潘王墓隱藏在一個山谷裏,位置很隱秘,周圍沒有任何顯著標誌,幾乎可以說是很卑微,這成為它一直沒有被打擾的原因。墓的入口已經被盜墓者打開,整個墓由大小幾十個墓室組成,豪華的墓室和豐富的陪葬品讓阿爾瓦博士目瞪口呆。
為了繼續保護文物不被盜竊,阿爾瓦博士固執地堅持住在墓裏,守住入口直到秘魯國家文物局的官員到達。當地的農民憎恨阿爾瓦斷了他們的財路,在洞口威脅說要把他殺死。幸運的是,文物最終被保護。在之後的挖掘工作中,阿爾瓦博士挖到了密封的、從未被進入的西潘王主墓室,他因此也成為世界考古史上的明星。
西潘王是古代莫切人的一位帝王。莫切人生活在西元100年到700年之間,後來被印加人征服。一直以來印加文明是秘魯古代文明的中心,很難想像在莫切人的古跡中卻發現了令印加文物都黯然失色的寶貝。
西潘王的墓室裏擺滿了琳琅滿目的陪葬品,西潘王的屍骨放在墓室的最中間,他的手中抓著一個重達0.5公斤、純金製成的小鏟子。他的頭上和前胸覆蓋著華麗的金制面具,他手臂的骨骼上掛滿精美的首飾,就連他的屍體周圍都堆滿了的數不清的首飾和工藝品。西潘王似乎想把生前收集到的所有財富都帶到來生的世界裏去。這些還不算全部,最誇張的是,西潘王的四周有幾十具陪葬者的屍體,他們中有年輕的女人、侍衛、僕人,而這些人的屍體上無一不是堆滿了金銀製成的首飾。整個墓穴中,死者的骸骨只是點綴在一堆金銀珠寶中的星星白色。阿爾瓦博士說,之前在文物黑市上看到的東西簡直沒法和西潘王墓室中的發現相比,如果盜墓者先發現主墓室,那麼後果不堪設想。
西潘王墓室的發現是整個西半球最輝煌的墓葬文物發現,被喻為新大陸的“圖特卡蒙墓”。現在所有的金銀首飾和工藝品都被當地博物館保管。
西潘王墓室以巨額的金銀陪葬品和千鈞一髮的危險命運排在世界十大寶藏的第8位。

第7位、隕石收藏
黑格和他的收藏品
天上掉餡餅是不太可能的,但是從天上掉下和黃金一樣值錢的東西卻有可能,那就是很多人都想不到的隕石。
羅伯特•黑格今年45歲,他有雙重身份,一方面是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教授,另一方面是全球最權威的隕石收藏家。從23歲起,黑格就開始收集隕石,當時還沒有人意識到那是可以賣錢的好東西。到現在為止,黑格擁有的隕石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私人隕石收藏。雖然自1990年起,也有其他人進入這個行當,但從實力和收藏規模來說還沒有人能和黑格相比。最初黑格收集隕石只是出於興趣,但後來他發現隕石因為稀有而珍貴,也可以賣好價錢。現在在專業的隕石市場上,貴的價格為每克超過8美元,幾乎和黃金價格一樣。就算最一般的每公斤也在30美元左右。如果是含有稀有金屬的隕石,那麼價格就難以計量了。
黑格收集隕石的經歷很像電影《奪寶奇兵》的情節,充滿驚險、刺激和傳奇色彩。為了尋找從天而降的財富,他的足跡遍及地球上除南極以外的所有大陸。在智利、納米比亞、澳大利亞、墨西哥和埃及,他都有在曠野中九死一生的經歷。只要美國航太航空局預報什麼地方什麼時候將會有流星雨,他都會在準確的時間趕到那裏。無論在什麼地方,無論搭乘什麼交通工具。除了自己尋找隕石,他還向當地人收購,當地人只要找到隕石,不論大小,黑格都會用現金收購。1992年,黑格在阿根廷以重金收購了一塊重達37噸的隕石,那是他一生中看到的最大的隕石。但是在把隕石運出海關時,阿根廷政府以走私罪罪名將他逮捕,認為這塊罕見的隕石歸阿根廷國家所有。後來黑格被釋放了,但隕石就被永遠留在了阿根廷。
沒有流星雨的時候,黑格也會自己搜尋隕石。他主要在非洲的沙漠地帶搜尋,因為那裏的隕石從來沒被人撿走。黑格駕駛著滑翔降落軟翼機在沙漠上方120米的高處慢慢飛翔,只要看到有突出物就降落,然後用金屬探測器搜索。一般人認為這樣無異於大海撈針,不過黑格20多年來在沙漠中發現的隕石占他私人收藏的相當一部分。
目前,黑格的隕石收藏按市場價計算已經超過3000萬美元,隨著越來越多人開始收集隕石,他的收藏只會成倍地增值。
由於其來源的特殊性和未來增值的潛力,黑格的隕石收藏排在世界十大寶藏的第7位。

第6位、丹漠洞遺址寶藏
丹漠洞的入口處。正是洞口不夠隱蔽,使超過1000人在大屠殺中喪命
愛爾蘭的基爾肯尼郡是一個風光旖旎的地方,也是愛爾蘭最重要的旅遊城市之一。每年都有數十萬計的遊客來到基爾肯尼,他們必定參觀的地方是丹漠洞遺址。
丹漠洞被稱為愛爾蘭最黑暗的地方,因為這個洞穴記錄了一次慘無人道的大屠殺。西元928年,挪威海盜來到愛爾蘭,對基爾肯尼附近一帶進行洗劫。當時居住在丹漠洞附近的居民為了逃命,在海盜襲來的前幾個小時集體躲到洞中。丹漠洞是一個巨大的溶洞,洞裏地形複雜,有連串的小洞穴一一相連,避難的人認為這是絕佳的藏身之地。他們幻想海盜搶完能搶的東西後就會離開。然而丹漠洞的入口太過明顯,海盜很快發現了洞中藏人的秘密,一場血腥的大屠殺開始了。海盜進入洞裏,把所有發現的人都殺死,估計有1000多人,然後守在洞口半個月,沒有當場被殺死的人後來都因感染而死或者餓死了。
在之後將近1000年的時間裏,丹漠洞成了愛爾蘭的“地獄入口”,再沒有一個人敢進入洞中。直到1940年,一群考古學家對丹漠洞進行考察,僅僅在一個小洞穴裏就發現44具骸骨,多半是婦女和老人的,甚至還有未出世的胎兒的骨骼。骸骨證實了丹漠洞曾經的悲劇,1973年這裏被定為愛爾蘭國家博物館,每年迎接無數遊客前來紀念那些慘遭屠殺的人。
然而,丹漠洞的故事到這裏還沒有結束。1999年,一個導遊的偶然發現證實,這裏不僅是黑暗歷史的紀念館,沉默的洞穴中還隱藏了永恆的寶藏。
1999年冬天,一個導遊準備打掃衛生,因為寒冷冬季是旅遊淡季,丹漠洞將關閉一段時間。他準備仔細清理遊客留下的垃圾,所以去了很多平時根本不會去的洞穴。在一個離主路很遠的小洞裏,導遊突然看到一塊綠色的“紙片”粘在洞壁上,他以為那是一張廢紙。走上前去,赫然發現那根本不是什麼紙片,而是什麼東西從洞壁的狹縫中發出閃閃綠光。導遊用手指往外摳,結果摳出一個鑲嵌著綠寶石的銀鐲子!
誠實的導遊馬上將發現報告政府,在接下來的3個月裏,愛爾蘭國家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從那個狹縫中挖出了幾千枚古錢幣,一些銀條、金條和首飾,另外還有幾百枚銀制紐扣。這些東西應該是當時躲藏的人隨身攜帶的。也許為了讓財物更安全,他們把值錢的東西集中然後藏在一個隱蔽小洞裏,甚至把衣服上的銀紐扣都解了下來。海盜之所以屠殺所有的人,也許和沒能發現這些財寶有關。由於在潮濕的洞裏呆了1000多年,挖出來的東西都失去了金屬原有的奪目光彩。國家博物館的幾十個專家工作了幾個月才讓所有藝術品和錢幣重現光彩。
丹漠洞遺址寶藏是愛爾蘭最重要的寶藏,被收藏在國家博物館,一直沒有完全對外展示過。雖然寶物數量不是最多,但其歷史價值和考古價值遠遠超過其本身價值。考古人員說,有一些工藝品和紐扣的樣式十分古怪,在所有和海盜有關的文物中都是獨一無二的。在丹漠洞中被殺害的人現在可以安息了,他們為之喪命的財寶現在成了愛爾蘭的國寶,將永遠聆聽世人的驚歎和讚美。
丹漠洞遺址寶藏因為其獨一無二的血腥背景和考古價值排在世界十大寶藏第六.

第5位、羅亞爾港
在羅亞爾港遺跡裏發現的具有海盜特色的裝飾品
16世紀,中、南美洲是西班牙的天下,殖民強盜搜刮了大量金銀財寶,一船船運回歐洲。在入侵西半球方面,英國落後西班牙一步,除了控制北美洲北部地方以外,很難染指西班牙的勢力範圍。心理不平衡的英國嫉妒西班牙搶到的巨額財富,就慫恿海盜專門襲擊西班牙的船隻,並為之提供庇護所。與此同時,歐洲一些亡命之徒淪為海盜,在美洲沿海搶劫過往商船,特別對搶劫西班牙皇家的運金船更感興趣。英國政府當時專門辟出英屬殖民地牙買加島東南岸的羅亞爾港作為海盜的基地,羅亞爾港於是成為歷史上海盜船隊的最大集中地。
羅亞爾港公開身份是牙買加首府,非正式身份是海盜首都,海盜搶奪來的金銀珠寶在這裏堆成山,一船船金子有的時候都輪不到卸船,只有停放在港口裏等候。這裏是人類歷史上最邪惡的城市,也是最墮落的城市,雖然只有幾萬人生活在這裏(其中大約6500人是海盜),但城市的奢侈程度遠遠超越當時的倫敦和巴黎。整個城市沒有任何工業,卻可以享受最豪華的物質生活。中國的絲綢、印尼的香料、英國的工業品一應俱全。當然最多的還是金條、銀條和珠寶。
1692年6月7日,羅亞爾港仍像往常一樣熱鬧,酒館人聲嘈雜,銷贓市場顧客如雲,各式船隻頻繁進出港口,滿載著工業品的英國船在碼頭卸貨,美洲大陸的過境船在修帆加水。海盜船混跡其間,一般人難以辨別出來。但是這個罪惡之城註定要受到上帝的懲罰。
中午時分,忽然大地顫動了一下,接著是一陣緊過一陣的搖晃。地面出現巨大裂縫,建築物紛紛倒塌。土地像波浪一樣在起伏,地面同時出現幾百條裂縫,忽開忽合。海水像開了鍋,激浪將港內船隻悉數打碎。穿金戴銀的人在屋塌、地裂、海嘯的交逼下瘋狂奔走,企圖找一個庇身之所。11時47分,一陣最猛烈的震動後,全城2/3沒於海水底下,殘存陸地上的建築物也被海浪沖得無影無蹤。
羅亞爾港從此消失在大海中,直到1835年,在風平浪靜的日子裏,人們仍能清楚地看見海底城市的痕跡———一些沉船、房屋依稀可辨。當時測量,沉城處於海平面之下7到11米。再以後泥沙和垃圾層層覆蓋,羅亞爾港在人們的記憶中湮滅了。
牙買加獨立以後,政府一直沒有放棄尋找這個海葬城市。1959年,牙買加政府和海下考古學家羅伯特•馬克思簽訂挖掘條約。條約規定馬克思只負責挖掘,而挖出的所有財寶都歸牙買加政府所有。在之後的時間裏,馬克思找到了一部分城市遺址,並挖出了價值幾百萬美元的珠寶和大批生活用品。其中最有歷史價值的是一隻懷錶,錶針指向11時47分,由此確認了古城沉沒的時間。而最有趣的是一尊沒有頭的雕像,專家研究證實這是中國人信奉的觀音。4年以後,馬克思以“再也挖不到財寶”為由離開牙買加。所有的人都不相信羅亞爾港只有這一點財寶,但誰也猜不出馬克思離去的真實原因。
1990年,美國德克薩斯州A&M大學接到牙買加政府的邀請,再次開始羅亞爾港的挖掘工作。A&M大學的專家們準確找到羅亞爾港的主要沉沒地點,他們發現當年馬克思挖出來的寶藏只是非常小的一部分,99%的寶藏還沉在海水裏。現在羅亞爾港寶藏的尋找工作還在繼續,不過牙買加政府沒有決定打撈已經發現的物品和金銀。沒有人知道這個被海葬的海盜首都到底還能給人類帶來多少驚喜。
羅亞爾港罪惡的興起和被自然覆滅的悲劇結果使它排在世界十大寶藏的第5位。

第4位、赫氏堡
赫氏堡以驚人的藝術價值傾倒世人
赫氏堡是有史以來最豪華的私人住宅,是上個世紀20年代美國傳媒巨人威廉•藍道夫•赫斯特的私人城堡。
在赫斯特事業的巔峰時期,他擁有兩座礦山,數不清的地產,26家報紙,13家全國性刊物,8家廣播電臺和許多其他新聞媒體事業。當時赫斯特每天能賺5萬美元,這個數字相當於現在的500萬美元。
每個成功人士都想修建一座夢想中的住宅,赫斯特也一樣,1919年他開始構思修建一座舉世無雙的私人城堡。赫氏堡建在距洛杉磯360公里的聖西蒙。這裏從太平洋邊開始到桑塔露西亞山,4萬英畝的土地都是赫家的私產。那廣袤的草場,綿延的山丘,舉目可望的海景,在赫斯特心中有不可替代的位置。到1919 年,當他能夠實現城堡之夢時,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此地作為基址。
赫氏堡是由朱莉亞•摩根設計的,她是世界上最早從事建築設計的女性之一。不過精通藝術的赫斯特在施工的同時給予摩根很多建議,其中大部分是關於如何將幾千件古董收藏填進房間而又不顯突兀,好像那些古董幾百年來一直在那裏一樣。
1925年的耶誕節,儘管還有一些房間沒能完工,赫斯特一家正式搬進了城堡。隨後著名的藝術家、文學家、好萊塢明星、政客、將軍們紛紛被邀請到赫氏堡做客,當音樂家蕭伯納參觀完赫氏堡以後感慨地說:“如果上帝有錢,他大約也會為自己修建這樣的住所。”
赫氏堡的豪華超越所有人的想像,因為其中的藝術珍品是無價的。赫斯特一生酷愛收藏藝術品,傢俱、掛毯、繪畫、雕塑、壁爐、天花板、樓梯,甚至整個房間都是他的收藏對象。他的收藏大多佈置在城堡的房間內供人欣賞和使用,絲毫沒有將藏品作為投資以期升值等功利思想。因為有了這些藝術品,整個城堡平添了濃濃的藝術氣息和典雅的風韻。
赫氏堡的主樓共有115個房間,計有臥室42間,起居室19間,浴室61間,2個圖書室,1個廚房,1個彈子房,1個電影廳,1個聚會廳,1間大餐廳。此外還有3棟獨立的客房,整個山莊共有房間165間。
位於城堡主入口處的室外游泳池叫海王池。按照蕭伯納的邏輯,海王爺本人游泳的地方一定比這兒差遠了。泳池長32米,深1米到3米,所蓄的1300噸水是從山上引來的泉水。池邊散落著幾尊希臘羅馬神話傳說中的人物雕像,全部是藝術珍品。室內游泳池叫羅馬池,是世界最豪華的泳池。牆壁、池底、岸邊、跳臺等用了1500萬塊在威尼斯製造的玻璃馬賽克拼貼表面。金色的玻璃馬賽克表面貼的是一層真金。單是生產這些馬賽克就花了一年3個月的時間,整個泳池的修建則歷時3年。
城堡中的大圖書室是專為客人們佈置的。那裏收藏的手稿、絕版書、善本書全部是世所罕見。書櫃頂和書桌上放置的是西元前2世紀到8世紀希臘的陶罐,書桌和扶手椅是核桃木的古董。曾經讓來做客的邱吉爾聲稱自己可以足不出戶在該圖書室待好幾個月。
整座城堡只有一個餐廳,餐廳內的佈置是赫斯特的驕傲。進入餐廳你會以為自己到了天主教堂或修道院。餐廳牆上掛的是16世紀法國佛蘭德壁毯,椅子是14 世紀西班牙唱詩班的長椅,天花板是17世紀義大利的木制天花板,上面雕刻的聖徒像比真人還大。房間盡頭的大壁爐可以容下三四個人而絲毫不用彎腰低頭,也不擁擠。壁爐上掛的一排旗幟是16世紀義大利錫耶那城舉行宗教賽馬活動時勝利者的旗子。桌上銀制的餐具和燭臺是17到19世紀英國、西班牙、法國等地的精品。赫斯特熱愛動物,赫氏堡所在的牧場上建有一個動物園,是全球最大的私人動物園。赫斯特也熱愛自然,修建赫氏堡時,有許多大橡樹擋住了路,赫斯特寧肯花幾千美元將樹移走,也不願簡單地將它們伐掉。
光是修建赫氏堡的花費就高達1000萬美元,這在當時相當於一個國王的身家。如果計算上所有古董和藝術品的價值,誰也說不清赫氏堡到底值多少錢。赫斯特去世後他的兒子們決定將城堡捐贈給加州政府,使整個產業得以向公眾開放,讓世人共同領略迷人山莊的魅力。
赫氏堡以其無價的藝術珍寶和主人的慷慨排在世界十大寶藏的第4位。

第3位、阿托卡夫人號沉船
費雪和他的女兒興奮地抓起金條和金鏈,這個時刻是很多尋寶人畢生的夢想
西班牙對殖民財富的掠奪採用了最野蠻的方式,當時南美洲被證實富含金銀礦和其他稀有資源,於是西班牙殖民者在新大陸惟一的工作就是開採和經營礦山。一船又一船的金銀財寶成為殖民掠奪的罪證。
西班牙的運金船最害怕海盜和颶風,為了對付海盜,每支船隊都配備有裝備了大炮、船身堅固的“護衛船”,阿托卡夫人號就是這樣一艘護衛船。1622年8 月,阿托卡夫人號所在的,由29艘船組成的船隊載滿財寶從南美返回西班牙。由於是護衛船,大家把最貴重、最多的財寶放在阿托卡夫人號上,遺憾的是阿托卡夫人號的大炮對颶風沒有什麼威懾力。當船隊航行到哈瓦那和古巴之間海域時,颶風席捲了船隊中落在最後的5艘船。阿托卡夫人號由於載重太大,航行速度最慢,成為首當其衝的襲擊目標。船很快沉到深17米的海底。其他船隻上的水手馬上跳下水,希望搶救出一些財寶,但是就在他們找到殘骸,準備打撈金條時,又一場更具威力的颶風襲來,所有水下的人都在颶風中喪生。
梅爾•費雪給自己的定義是尋寶人。1955年他成立了一個名叫“拯救財寶”的公司,專門在南加州一帶的海域尋找西班牙沉船。20年的打撈生涯裏,費雪先後打撈起6條赫赫有名的西班牙沉船,成為圈中名人,也賺了大把鈔票。不知不覺,費雪到了該退休的年齡,不過他不願意離開打撈船,因為他曾發誓一定要找到傳說中有著最多財寶的阿托卡夫人號。於是全家人為這個理想放棄了公司的正常運轉,費雪的妻子、兒子和女兒陪著父親一起下水,在海底尋找夢想。他們的搜尋一絲不苟,只要看到不是石頭的東西都要用金屬探測器探測。1985年7月20日,費雪和家人找到了阿托卡夫人號和上面數以噸計的黃金,不過這種喜悅卻被30 年的艱難磨得平淡。費雪認為上帝一定會讓他找到阿托卡夫人號,只不過一直考驗他的耐心而已。
這個號稱海底最大寶藏的沉船上有40噸財寶,其中黃金就有將近8噸,寶石也有500公斤,所有財寶的價值約為4億美元。費雪尋找阿托卡夫人號的故事在美國成了中國“鐵杵磨成針”的故事,“尋找阿托卡”竟然也成了常用短語,意思是堅持夢想,必會成功。
阿托卡夫人號上的寶藏完全是以量取勝,以噸計的黃金和一個家庭30年的流年使它排在世界十大寶藏的第3位。

第2位:英國王室珠寶
鑲嵌在權杖上的“非洲之星”(中間水滴狀)和“帝國王冠”上的“庫裏南2號”(王冠下方正中間)
大約在1600年前,地球上崛起了一個強大的王族,這就是英國王室。英國王室是現存最古老的王族,而每代君主的加冕儀式都嚴格奉行完全一樣的傳統,這使得英國王室的加冕典禮成為現存的、依然舉行的最古老的儀式。在加冕儀式上,國王或者女王頭戴的王冠和手持的權仗都成為全球矚目的焦點。
為了使王冠和權仗成為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權力象徵,歷代王室想盡辦法收集鑽石和珠寶,認為稀世的鑽石最能體現王室尊貴。長達幾個世紀收集鑽石的歷程逐漸形成世界上最有名的家族珍寶。早期那些偉大英王和王后佩帶過的王冠已經找不到了。國王及其親屬為了發動戰爭、重建毀于大火的王宮和舉辦王室婚禮,不得不賣掉了許多珍寶。在中世紀,國王通常在作戰時帶上禦寶,因為他們不信任留在宮中的皇親國戚。1648年英國爆發的反王權運動對英國王室衝擊極大,很多珍貴王冠和權仗流失了。1660年英王室復辟以後,開始大規模的重新製作王冠和權仗的工程,從那時到現在,很多稀世珍品都被保存了下來。隨著王室的發展,從18 世紀開始,英王室有了專用的珠寶工匠,他們用非凡的技藝製作出最精美的首飾。
隨著勢力的不斷擴張,英國成為世界最強大的殖民帝國。其中殖民地印度和南非都以出產鑽石以及珍稀寶石聞名,這兩地向英王室供應了無數一流鑽石。而一些弱小的國家也願意把本國最珍貴的珠寶獻給英國,大多懷著破財免災的想法。
王室成員都根深蒂固地習慣於把珠寶換來換去。本以為鑲嵌在愛德華國王十一世入棺時所戴戒指上的一枚藍寶石,如今卻閃耀在“帝國之冠”上,這頂王冠上還鑲有兩串珍珠,據報導,那正是蘇格蘭女王瑪麗1587年被斬首時戴的項鏈。19世紀的君主維多利亞女王尤其熱衷於收藏珠寶,從帝國各地搜羅來的奇珍異寶令她陶醉不已。她的珍品中包括一枚拇指大小的印度鑽石,名叫“光明之山”,是現今發現的最古老的鑽石,於1304年發現于印度,原重191克拉,後來維多利亞女王嫌它光澤度不好要再加工,它被磨得只剩108.93克拉。正是這枚被鑲嵌在女王王冠上的鑽石激發了威爾基•科林斯的靈感,寫出《月亮寶石》這部經典作品。
然而,在有史以來最大的鑽石“非洲之星”面前,“光明之山”也相形見絀。1905年南非發現了重達3106克拉的鑽石原礦,新開通的跨大西洋電纜將消息迅速傳遍全球,當時寶石界行家就估計原礦的價值高達75億美元。由於南非當時是英國的殖民地,大家一致認為應把它運往倫敦,獻給愛德華七世國王。這件舉世無雙的珍品引起世界各地珠寶大盜想入非非,有關人員花了幾個月時間考慮如何保障運輸安全。最後,倫敦員警廳決定,最佳原則是“越簡單越安全”。大如茄子的鑽石被裝進一個沒有任何標識的包裹郵寄出去,一個月後出現在白金漢宮的皇家郵袋裏。1908年2月10日,這顆巨鑽被劈成幾大塊後加工。加工出來的成品鑽總量為1063.65克拉,全部歸英王室所有。最大的一顆鑽石取名為“庫裏南1號”,也被稱做“非洲之星”,重530.02克拉。第二大的被命名為“庫裏南2號”,重317.4克拉。現在雞蛋大小的“非洲之星”被鑲嵌在英王的權仗頂端,權仗上還有2444顆鑽石。鴿子蛋大小的“庫裏南2號”被鑲嵌在英王室最重要的王冠“帝國王冠”上。
人類開採利用鑽石的歷史已近幾千年,但大於20克拉的鑽石就極為罕見,而大於100克拉的鑽石更被視為國寶。但是這樣國寶級的鑽石在英王室的收藏中就有好幾顆。
現在王室已不再盲目追求將最大的鑽石全部集中在王冠上。要知道威廉四世國王1830年加冕時就鬧出笑話而未能盡興。這位喜愛奢華的君主堅持把所有鑽石和寶石鑲嵌到王冠上。結果王冠太沉,國王的脖子一陣劇痛,不得不中斷加冕典禮,隨後拔掉一顆臼齒。
英王室擁有22599件寶石和寶器,但實際價值難以統計。
英王室珠寶因其代表著最古老王室的尊貴和傳統排在世界十大寶藏的第2位。

第1位:圖特卡蒙陵墓
圖特卡蒙的金面具已經成為古埃及文明的象徵
圖特卡蒙是3300多年前的一個年輕埃及法老,他曾在金雕御座上管理著龐大帝國。他的統治是短暫的,在18歲時突然死去。在埃及漫長的法老時代中,圖特卡蒙因為在位時間短而名不見經傳,他的猝死也使得他沒有事先修建的豪華金字塔陵墓。正因為不起眼,其陵墓在很長時間裏始終沒有被發現。
考古學家霍華德•卡特熟讀古埃及歷史,發現圖特卡蒙陵墓是他畢生的夢想。1903年起,他就帶領助手在帝王谷的每一寸土地上搜索,1922年11月5 日,在19年的努力後,他終於找到了圖特卡蒙陵墓入口。它竟然位於另一個著名的法老拉美西斯六世的陵墓下面,開鑿於岩石內。
這是3300年來惟一一個完好無缺的法老陵墓,也是埃及最豪華的陵寢,更是埃及考古史乃至世界考古史上最偉大的發現。卡特之前以為這個年輕法老的墓葬品會比較簡單,誰知之後長達3年時間的挖掘向全世界證實了這種預想的愚蠢。卡特說過,圖特卡蒙一生惟一出色的成績就是他死了並且被埋葬了,這話是有道理的。因為其陵墓的發現成為古代文明對現代人類最徹底的一次震撼和嘲笑。那個成為埃及文明象徵的純金面具,那個純金製成的棺材,那個由純金雕制鑲滿寶石的王位,那些鋪滿墓室牆壁的純金浮雕,那具完整無缺的木乃伊……所有一切都讓人類驚歎,3300年前埃及人的工藝技巧和現在的我們到底有什麼不同?
圖特卡蒙陵墓的發現是世界考古工作成功的頂峰,也是考古史的重要轉捩點。所有出土文物超過10000件,每件都是無價之寶。卡特花費3年的時間把它們全部運出墓室,當時挖掘人員從墓的出口抬出女神哈托爾牛頭靈床的鏡頭已經成為考古史上無法超越的經典;埃及政府又花費了整整10年的時間把它們運到開羅,開羅博物館之前的所有藏品都因之黯然失色;而徹底研究它們可能需要未來人類全部的時間。
文物無可比擬的歷史價值和所蘊涵的謎團使圖特卡蒙陵墓排在世界十大寶藏的第1位。

食人部落:令人毛骨悚然的饮食传说

食人部落是个问题。在很多情况下,这种行为源自宗教仪式和迷信,而非处于享用美食的目的,但也并非总是这样。在十七世纪,有一个法属多米尼加人观察到,加勒比人大多会吃掉他们的敌人,以显示自己的战绩。正如人们所知,法国菜很美味,是目前为止最好的菜肴。即使顾及到本国情结,这么说也不令人吃惊。英国菜位列第二,我很高兴能这样说。荷兰菜油腻而寡然无味。西班牙菜里面全是植物纤维,几乎不能算是菜肴,听起来更像是暴饮暴食。

食人部落的逻辑

现在这已经得到证实。食人族,就是吃人肉的人,确实存在。长久以来,语言中的故事和道听途说,都被证实是事实,证据来自于哥伦布第二次穿越太平洋的探险中,所有船员的亲眼所见。随船医生在家书中提到了一些阿拉瓦克俘虏,叙述了在一个小岛上发生的食人故事,这个小岛就是今天的瓜得鲁普。

当地居民中的一些妇女曾经做过岛民的俘虏,我们向他们询问,那些岛民是怎样的人,他们回答“加勒比人。”他们一听说我们憎恶这种人吃人的罪恶行为,感到非常高兴……他们告诉我们,加勒比人对待他们的残忍程度,使人难以置信;加勒比人吃掉他们的孩子,只抚养自己的女人所生的孩子。凡是活着的男性俘虏都被带回去吃掉,那些在战斗中被打死的敌人,就在战斗结束后被吃掉。他们声称人肉如此美味,世上的任何东西都不能与之相提并论;这些都是真的,因为我们在房子里发现了人的骨头,所有能吃的部分都被吃掉了,只剩下实在太硬,无法食用的部分。在其中一间房屋里,我们发现锅里正炖着一个人的脖颈……加勒比人抓走战俘时,将其中的男孩摘除了生殖器官,以便使男孩长胖一些,但他们想大吃一顿时,就杀死并吃掉男孩,因为他们认为女人和儿童的肉不好吃。当我们去那里的时候,有三个被残害的男孩跟我们一起逃走。

在哥伦布上一次旅行中,错将阿拉瓦克语中的“Cariba”听成“Caniba”,因此,“cannibal”和“Caribbean”源于同一个词。

此后,类似的描述还有很多,当欧洲人的探险活动开始蔓延,关于食人族的报道大量增加。奥德修斯所遇到的食人族,或者希罗多德、亚里士多德、斯屈波、普林尼所记载的每一个新的发现,都为食人论增加了可信度。在文艺复兴时期“人的探索”运动中,也有食人族的记载。维斯普西《旅程》的最早版本中,也用木版画演示了食人族吃人肉的场景。曾经有一位富有同情心的观察者,通过艰苦的努力,得到了关于人吃人的第一手资料。阿芝台克人从市场上购买奴隶,把他们养胖,“这样可以使奴隶的肉更有滋味。”4 其其麦加山谷是“人肉的埋葬之敌”。5 据说南美的图皮南巴族会将他们的敌人“吃到最后一片指甲”。6 汉斯•斯塔登的畅销小说中,描写了在1550年前后他被食人族所捕获,由于食人族的盛宴祭祀仪式被一再拖后,使小说的情节变得令人窒息、毛骨悚然。他对食人仪式的描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受难者必须忍受女人们的嘲弄,要自己点燃篝火,而他将在火上被烧煮。人们重击他的头,脑浆喷溅在地。然后女人们彻底剥掉他的皮,把他的身体弄得很白,并用木块抵住他的肛门,这样就不会遗失任何东西了。然后一个男人……将他的胳膊和膝盖以上的部分砍下来。四个女人将切好的部分抬走,围着茅屋奔跑、狂欢……内脏部分由女人们保管,她们把内脏煮熟、,做成名为“明戈”的浓汤,供她们和孩子饮用。她们吃掉肠子和头上的肉。大脑、舌头和其他可以吃的部位都给孩子们吃。当这些全部做完之后,她们就带着自己得到的肉回家了……当时我在现场,一切都是我的亲眼所见。7

在本世纪末期,西奥多•德•布雷在其脍炙人口的美洲旅行小说中,栩栩如生地刻画了食人族哄烤人的四肢、女人们喝人血、吃内脏的情景。在十七世纪,类似的记载并不多,因为人们对此感到十分恐惧,没有发现新的食人族和吃人风俗。然而,到了十八世纪,由于有更多人遭遇过食人族,欧洲人重新对此发生了兴趣,哲学家们纷纷想借此说明奴隶制度的高尚性。欧洲人想象,在高度文明的基督教国家埃塞俄比亚,仍然存在着专门贩卖人肉的屠夫。在十八世纪北美洲的印地安战争中,一个马萨诸塞的民兵惊恐地发现,他们的对手“以最令人感到恐怖的速度”9煎烤着敌人。当雄心勃勃的探险家探索南海时,发现了更多人吃人的例子。在十八世纪的很多故事中,都记录了美拉尼西亚的食人族,他们看来是最实际的部族了:将俘获的敌人全部吃掉,丝毫也不浪费,骨头磨成针,用来缝制帆布。当库克船长首次遇到毛利人,他们比手划脚地教他如何剔净人骨。他的描述在欧洲受到质疑,其代价就是葬送了更多人的生命。关于斐济食人族的记载,与十九世纪早期欧洲传教士的叙述很相近,但是,由于其规模庞大,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常规仪式,背离了任何文化意义,“并非只是恐怖的报复行为”,正如卫理公会派教徒在1836年所断言的,“而是成为对人肉的纯粹的喜爱。”

就像强奸和亵渎神一样,人吃人的行为有悖于自然法则,吃人的部族不受法律的保护

逐一审视这些记录,其中的准确性值得怀疑。关于食人族的描述可能成为很好的探险素材,能给人们带来适度的恐惧,使探险家们更容易兜售她们的旅行见闻。在中世纪后期,用这种方法攻击敌人是绝对奏效的;就像强奸和亵渎神一样,人吃人的行为有悖于自然法则,吃人的部族不受法律的保护,因此,欧洲人可以免于任何法律制裁,肆意地攻击、奴役她们、抢劫她们的财物,进行武力征服。有时候,“人吃人的神话”只是一种有利可图的臆造:白人调查者惊讶地发现,他们被恐惧的 “土著人”误认为是食人族。圭亚那的罗列被他的阿拉瓦克主人们误认为食人者。12 冈比亚的马尼人认为,贪求无厌的葡萄牙人之所以需要奴隶,很显然是为了满足后者放纵无度的食人癖。13 1792年,当乔治•温哥华设宴招待达克通道的居民时,当地人拒绝赴宴,怀疑宴会上吃的是人肉。14 新几内亚高原上的库瓦卢人认为,他们的澳大利亚“发现者”是“吃其他人的人。他们到这里来,是为了杀死并吃掉我们。人们不敢在夜里走动。”15 有关食人族的说法,就像其他一些报道过的谋杀事件一样:一些人可能要实施谋杀,另一些人为此感到恐慌。

但是,很多已经得到证实的例子表明,吃人的事件并非偶然,食人族确实存在。作为一种社会现实,这是无庸置疑的。而且,我们从考古学中得到的证据表明,吃人现象非常普遍:似乎在每一块人类文明的基石下,都堆满了累累白骨。随着吃人事件的观察累计,关于食人族的假设已经被证明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反常行为,违反道德和自然规律,无法继续。

当然,西方社会中流传的一些欺骗故事有悖于常理:它们可以称之为“罪恶”的吃人行为,纯粹是出于愤怒的有意识所为。在那里,“恶魔”会将人剁成馅饼,饥饿的人们吃掉他们的同伴,在受到围困或撤退的极端状况下,他们也会吃死人。狂乱的暴君们,为了满足极度的虐待欲望,将敌人的女人和孩子杀害,将肉和血混合在一起,比着敌人吃下去。有人甚至把吃人当作一种刺激:他们把违反伦理作为乐趣,吞噬人肉获得性快感。最奇怪和残忍的事情,发生在一个自称为“阿尔福莱德•帕克的洛基山采矿人身上。在那桩1874年发生的臭名昭著的案件中,除了有一个人被他从后备开枪射杀,他在其他人熟睡时揭开了他们的头颅,随后抢劫了钱物,吃掉了尸体:经过十八年的狱中生活后,他被刑满释放,来到了一个不同的世界,那里的人们怀着好奇心迎接他的到来,甚至封他为“老登山者”。崇拜者拜访他的墓地,更有讽刺意味的是,为了刺激人们的食欲,有一个大学餐厅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汉尼拔•雷克特在现实生活中有其他前辈,包括“食肝人约翰逊”,为了给1847年被谋杀的妻子报仇,他专门攻击克劳印地安人。还有“布罗尼公园的食人者”以瑟•萨贾瓦,他在1981年杀死并吃掉了一个不喜欢的女朋友。在1991年的密尔沃基,杰弗里•达玛像食人者一样,是嗜尸成癖的虐待狂,当警察冲进他家里时,发现冰箱里塞满了尸体碎块。

即使在西方社会的现代史中,在很长时期内,特定形式的食人行为是得到社会认可和法律承认的。通常情况下,海难和空难中的生还者食用遇难者的肉,获得求生的力量,有时候,在极端的条件下,他们必须牺牲自己的生命,来解除其他人的饥饿。在早期的现代时期,在用帆船进行艰险的长途航行时,幸存的食人者称认为是“海员间公认的行为”,是一种“航海准则”。19例如,在1710年,失事的“诺丁汉峡谷号”的幸存者,在食用了船上木匠的尸体后,变得“暴躁而野蛮”。在十九世纪,更多报道不时传来。在描述历史最著名的海难事件“美杜莎号的沉没”时,杰利柯将食人情节画在书中,尽管当时这一说法并未得到证实。小说总是要距离事实更远。艾哈巴船长追击大白鲨的,就是因为他要为失去的一条腿复仇:这个故事是根据真实的爱瑟克斯沉船事件编写的,1820年,船员们曾聚集在一起,决定在今后类似的海难事件中吃人的顺序。1835年“弗兰西斯•斯拜特号“上一位同名的船长获救,声称“吃掉了船上侍者的肝和大脑”。201874年,在印度洋上,一艘被遗弃的运煤船“尤克森号”被打捞上来,在船上的储物柜里发现了剁好的船员尸体残片。康拉德作品中不幸的英雄福克,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同伴。1884年,航海准则最终失效,游艇“木犀草号”船主中的两位幸存者,在经历了24天饥饿的海上漂流后,杀死并吃掉了一名船上水手。让他们震惊的是,他们因此而被判刑。

1972年,乌拉圭橄榄球队搭乘的飞机在安第斯山区坠毁,幸存者靠吃死人肉得以生还

航海法则在陆地上有类似的规定,虽然传统道德对此从来不予以接纳。例如,1752年,一伙殖民自卫队的逃兵从纽约出发,逃向法国边境;他们在半道迷路,食物也吃光了,其中的四、五个人就被其他人吃掉了。23 1823年,塔斯马尼亚的一个罪犯,亚历山大•皮尔斯承认吃掉了一名同伙。他并非是为了生存,而是要满足上一次逃跑时许下的一个愿望,当时他是丛林中八个罪犯里唯一生还的人。除了阿尔弗莱德•帕克这样的堕落案件,在十九世纪的北美边境,经常有迷路的矿工和马车夫吃死人的事情。在马克•吐温的讽刺小说中,就描写过一群出身高贵的旅客,在来往于圣路易斯和芝加哥的旅途中,错过了火车,绕道前行时,误入了一个食人部落。在这方面,最新的报道发生在1972年,当时,乌拉圭老基督徒橄榄球队搭乘的飞机在安第斯山区坠毁,幸存者靠吃死人肉得以生还。

简单地断言“吃人是错误的”是远远不够的。如果这样做,违背了自然规律,即使人们十分饥饿,也没有足够的理由用人肉充饥。如果对于一些人来说,这样做是不正常的,那么,对于另外一些人来说,这就是正常的。食人者永远能找到理由。有时候,对于航海准则的捍卫者来说,吃人是必须的;换句话说,他们为食人者辩解,认为人肉与其他肉类毫无区别,也是一直能够食物资源。而对于反对者来说,基于文化的认知和关联性,人肉不能与其他肉类相提并论:吃人肉虽然能延长个体的生命,却腐化了群体组织,亵渎了神,或者使人走火入魔。

在现代社会早期,当西方思想被迫与社会上的自相残杀现象达成妥协,改革家们决意要从剥削中拯救“人的原始本性”,引发了具有独创精神的抵抗运动。传教士拉斯•卡萨斯向新世界的政府者发难,谴责他们的不公正,他从古希腊、迦太基、英格兰、德国、爱尔兰和西班牙的历史中,引述远古的例子证明,嗜食同类是所有社会必须经历的一个发展阶段。基恩•德•列瑞曾被巴西的食人部落俘获,他认为,如果食人族知道了圣巴托罗缪惨案,他们的感情会受到伤害。蒙塔涅的评论“论食人族”被经常引用,来说明欧洲人的自以为是,如何被美洲人的文化所征服,被文艺复兴时期“人的探索”运动所推翻。他暗示,尽管在欧洲,有基督文化和哲学传统的优势,欧洲人的道德并不比食人族更加高尚,他们只会通过互相残杀,来表现自己的伪善。对宗教敌对一方实施的拷打和折磨,波及到法国的每一个人,是“吃活人”,他认为“吃活人要比吃死人更加野蛮……我们只能按照常理推断,把食人族称为野蛮人,而不能将他们与我们相比,因为无论在野蛮的每一个层面上,我们都有过之,而无不及。”鲁宾逊•克鲁索能够依靠仁慈将星期五的食人习性净化。他最初的想法是射死每一个遇到的食人族,因为他们“惨无人道,极度野蛮”,但是,现实使他认识到“这些人并不把吃人看作一种犯罪;他们不会因此而自我谴责,或者良心发现……他们不认为这是犯罪……对他们来说,吃人肉就象我们吃羊肉一样。”

随着我们对人吃人认识的增加,它所暴露出的问题也愈加尖锐。真正让我们感兴趣的并不是事实本身,或者食人族的道德观念,而是他们的吃人动机。难道这是饮食历史中的一部分——使吃人者获得蛋白质的供给?或者,正如我们在本章中所要表述的,这是食品发展史的一部分——是一项仪式,而不是简单的食物,人们更注重它的精神意义,而非物质作用?讨论上述问题的研究文献数量众多,所有文章中都提到一条可靠的结论:食人者吃人,有时或者可能只是为了滋养身体。然而,尽管如此,这不能够解释,为什么吃人的风俗在很多文化中得以保留。大多数文章中也提到其他目的:自我转化,显示权力,将吃人者和受难者的关系仪式化。这些动机使人们将人肉与其他食物放在同等高度,因为我们吃东西,不仅为了维持生命,也是想让身体变得更好。我们要分享食物的功效。具体来说,吃人可以使食人族将自己与现代世界的同类联系起来:那些人能够吃到 “健康”的食品,使身体得到改善,或者已经获得了世界性的成功,或者处于更高的道德层次,或者更加美丽和纯洁。令人感到奇怪的是,食人族的饮食习惯和严格的素食主义者有很多共同之处。这种将他们与现实世界相连接的传统,就是本章中讨论的主题。

追崇时尚的人士也应该被归于食人者一类?

在新几内亚,有很多过去的食人族——其中一些现在仍保留了吃人的习惯——头脑中还存在着围捕和盛宴的记忆,他们告诉人类学家他们的敌人就是“猎物”。 25 在1971年,加蓬部族的人吃掉附近村庄地上的死尸,法庭宣判他们无罪,因为在他们的文化中,这是很平常的事情。26 事实上,食人现象的社会功能与食用功能同时存在。“饥饿的食人者”在不久前的过去,以及现在,都是新几内亚附近的马辛岛,以及其他东南亚和太平洋岛屿的普通特征。27 但是,其中的大多数人告诉人种史学家,他们将敌人当作“食物”,这似乎掩盖了此种行为本身的象征意义和仪式逻辑,正如巴布亚的奥洛卡瓦人所说,是为了“捕捉灵魂”,以补偿失去的勇士。在奥那巴苏鲁人的食人宴会中,并没有明显的仪式特征,人肉被剔除了肠子后,象猪肉或其他猎物的肉一样摆放;除了吃巫师的肉之外,他们不吃同伴的肉——这个例子显示出,除了摄取蛋白质以外,食人还有其他的目的。新几内亚的花族人吃本族的死人,来保留叫做nu的东西,他们认为这是一种在自然界中无法再生的重要液体。

正常情况下,食人现象是在战争时发生的。这并不象时猎取食物,而是敌对势力间的冲突。即使对于热衷于嗜食同类的部族来说,吃人也并非是可以草率决定的事;受难者将被食用的部分,通常要经过认真的挑选,有时候仅限于很小的局部,通常是人的心脏。这个过程都要伴随着隆重的仪式。在阿兹特克人看来,吃下战俘的肉,可以获得死者的威力:作为补充,捕获者还将披上死者的人皮,将死者的双手垂在腰间,作为装饰。在基督教进入斐济之前,食人现象大规模存在,显示出有一些人——头领和最勇猛的武士——吃人肉作为食物的补充,在残存下来的人骨上,总是留有肉体折磨的痕迹:这些将人肉与其他动物的肉区分开,人肉被切割得迅速而干净。人肉是神的食物,食人是人与神交流的形式。食人是进行“象征性统治”的一部分。31 换句话说,它作为“神化的社会组织”的组成部分而流传下来,在斐济,通过“精心安排的生命循环,用未经加工的女人交换被煮过的男人”。

食人者与他们的反对派,总是针对一个问题争论不休。人吃人绝对不是中立的行为:它对吃人者带来了影响。反对派认为这种影响是堕落的,正如辛巴达的同伴在吃了人肉后,开始变成了一个“暴饮暴食的疯子”,在“经过几个小时的狂饮暴食后”,他看上去“比野蛮人好不到哪里去”。33而在食人者的逻辑中,吃人是一种自我完善的方法,是世界上显而易见的事实之一:食物被重新安排后,并不只是身体生长的必要物质,而且具有象征价值和魔力;他们发现,食物是有意义的。在烹调术被发明之后,这可能是食物历史上的第二次革命:尽管,据我们所知,吃人的历史可能比烹调的历史更悠久,但是,我们只能认为它是第二次革命。因为,虽然人们在饥饿时食用食物,但是,每个人吃东西,都不是单纯为了活下去。在任何地方,饮食都是一种文化的转化——有时是一种魔力的转化行为。它有着本身的规律。它将个体融入社会,将体弱者变为强健。它改变了人的性格,将世俗行为净化。它最初看起来象仪式,最终变成了一种仪式。它可以使食物变得圣洁或恶毒。它能释放能量,成为桎梏,代表获得或者爱。它能使人们获得认同。正象历史上发生的其他革命一样,当饮食超越了本身的物质意义,它就变成了一种仪式。从人吃人到顺势疗法,直到健康食品,人们饮食的目的,是净化人格,增加力量,延长寿命,这些成为人们选择食品的准则。

饮食与用餐习惯与文化的其他部分紧密相关:具体来说,它们与宗教、道德和医学共同作用,相辅相成。它们也与饮食过程中的精神认知有关,即“滋养灵魂”,同时,也可以满足很多世俗的需求,例如健康、美丽和强壮。眼下,追崇时尚的人士使用健康食品,是为了更加美貌,或者为了提高智力或性欲,或者为了追求心灵的宁静,也应该被归于食人者一类,因为他们的目的也是要发挥食物的精神作用。他们也是伟大的饮食革命的一部分, 为食品赋予了新的意义。

食品也有圣洁与玷污之分

在很多社会里,都有为神圣仪式准备的特定食物:吃了这些食物,人们会感到自己变得圣洁,或者与神或鬼更加亲近,有魔法附体。食物中的主食似乎永远是圣洁的,因为它们在生活中必不可少:它们具有非凡的力量。事实上,主食常常来自于人们的耕作,但这丝毫不会降低它们的神圣性。祭拜耕种之神是祭祀中最低等的仪式,人们每天在田里劳作,弯下腰去开垦、播种、除草和收获。当耕种之神的赐予被人们所食用,同时意味着神的再生。享用神的恩赐决非不敬,而是供奉神的方法。

在很多文化中,主食都被神化。在基督教中,每当祭祀时,只有用小麦制成的面包可以用作圣餐。同样的,玉米对于大多数美洲人来说,是神圣的食物,不论它产于何地。不仅美洲的土著人将玉米神话,这种神秘的传统也传播到更远的地方。即使在玉米文化区域之外,甚至在热带和亚热带的地区,我们也能发现一块安第斯人的圣地,在那里,玉米被当作圣物,只能小面积种植,而不像在其他地区,玉米是日常饮食中的主食。关于玉米神话的题材,在从圣 •劳伦斯到里约尼格罗的作品中,被广泛引用:神圣的起源和盟约。按照惠邱族的说法,高地上人们分散聚居在墨西哥的几个州里,玉米是太阳的礼物,由太阳之子赏赐给人们,太阳之女教会人们如何种植。玉米的漫长成熟期和艰苦的劳动,是神对人们的忘恩负义所施加的报复。在惠邱族的笑话中,人们最喜欢的话题是与阴茎崇拜有关,因为它将玉米一样的种子植入土壤,使大地受孕。玉米的茎被称为“幼鹿之角”,所有事物都被看作玉米的相似物,或者以玉米来形容,而不像在现在的西方,人们谈到食物,总会想到“面包”。玉米是有感觉、意识和灵魂的。萨满教的道士只有在收获时节,才能被允许食用玉米。34阿兹特克的女人要先举行赎罪仪式后,才敢吃玉米。他们拾起每一个散落的玉米粒,否则就会冒犯了玉米,“受到神的指责”。在烹煮玉米时,他们先对着玉米吸气,这样他们就不会惧怕火焰。 35在受到基督教化以后,因为上帝是吃小麦做的食物,当地人已经不把玉米当作神来崇拜,惠邱族人仍然对玉米崇敬有加。因为信奉玛雅文化,他们将玉米壳用来占卜,相信玉米能够带领他们进入来生。

在其他社会中,人们很少认为食物有如此神圣的价值。在仪式中使用的肉类没有必要这样圣洁:在欧洲,人们在圣诞节时会食用鹅和火鸡,而在美洲人看来,家禽是不能用于圣典的。复活节的羔羊肉,象征着上帝的自我牺牲,但人们绝对不会将它与耶稣的圣体相混淆。但是,在一些比较少见的场合,例如,北美高原上的奥格拉拉人吃狗肉时,通常会认为那是一种宗教食品。狗肉大餐是按照宗教仪式的顺序安排的,宰杀之后,人们会哀悼,为失去朋友而伤心。人们会在狗的身上涂上红色的油彩,象征“红色的道路,它……代表世界上的所有仁慈“,狗被面向西方摆放,用一个绳子绕在狗的脖子上,法师从后面向狗重击。 “宰杀的动作之快犹如一道闪电,以保证狗的灵魂能够超脱到西方,与雷神回合。闪电象征着主宰着人们生死的力量。” 狗肉被烹煮时,不加任何调味料:这是圣洁的食物超越文化之处,人们食用它,是为了救赎,而不是品尝美味。“

尽管名声好的食品通常会用作祭品,但是,仪式过后,被神化的食品要被人们食用,几乎在每一种文化中都是如此,在神化的食物与可以食用的食物之间,并没有联系。最低等级的印度人崇拜牛,所以不吃牛肉。这样的做法将神圣的食物等同于不洁的肉类,因为后者也是被禁止食用的,包括食肉动物、昆虫和啮齿动物。为什么有些食物会被禁止食用,人们总是想找到科学或合理的解释。在众多的理论学家中,西塞罗是第一个对此做出解释的人,他认为禁止食用时处于经济上的考虑。例如牛肉,它的价值太高,不适合食用,所有将牛肉作为祭祀食物的群体,都要找到储存牛肉的方法。37这当然是错误的,因为在很多地方,在屠宰、运输和挤奶时,牛都是活的,人们能吃到新鲜的牛肉。像印度人一样,在其他一些将牛作为祭祀品的人们眼中,牛肉的实用价值已经大大降低了。换句话说,因为动物与人的关系密切,人们不再将动物用作祭祀,只有狗和猫还会成为某些部族的盘中之物。另外一个流行的说法是出于卫生的考虑,至少对于一些宗教禁忌来说,是这样的。在犹太人的《利未记》中,就有一些明令禁止的食物。“我认为,被法律所禁止的食物时不健康的,” 迈摩尼德斯写道,“猪肉中的水分太多,有太多脂肪……猪的生活习性和肉都很肮脏,令人生厌。“38 这几乎令人难以置信,因为很难从清洁的角度,区分出那些肉是可以吃的,那些是被摩西禁止而不能食用的。对于这个问题,只有考古学家玛丽•道格拉斯为我们提供了合理的解释,她认为,被禁用的动物,是被人们认为是违法自然规律的动物,这些动物的完整性和神圣性,被陆地生物所破坏,例如爬行动物、长着四肢脚爪的飞禽,或者裂蹄而非反刍动物,比方猪和骆驼。”

2007年11月18日星期日

神秘的地下“王国”,中国皇帝秦始皇留下九大未解之谜


元前259年中国农历正月,一个长相并不特殊的男婴在赵国邯郸降生了。他,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王国的创立者秦始皇。在西方人眼里他是中国的拿破仑。他13岁就继承了秦国国君的王位,22岁在故都雍城举行了成人加冕仪式,从此正式登基“亲理朝政”,开始了他一生轰轰烈烈的政治生涯。他,39岁出兵击败了山东六国最后一个诸侯国,俘虏了齐王建,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历史大业。接着他又不失时机地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统一的法令和措施,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政权。他50岁病死在出巡途中“沙丘平台”(今河北巨鹿县境),结束了短暂的一生。

家喻户哓的秦始皇,因完成统一大业而名垂千古,因实施暴政遭千古骂名。秦王朝只存在了15年,他的万世皇帝梦也就破灭了。可皇帝制度、皇帝意识影响了中国几千年。不仅始皇帝的身世、生平、功过引人注目,连座落在骊山脚下的始皇陵也因众多未解谜团而倍受关注。

一、巨大陵寝神秘莫测

千百年来围绕着秦陵地宫引发了许多神奇的传说故事。《三辅故事》记载,楚霸王项羽入关,曾以30万人盗掘秦陵。在挖掘过程中,突然一只金雁从墓中飞出,这只神奇的飞雁一直朝南飞去。斗转星移过了几百年,三国时期,宝鼎元年,有人送只金雁给名曰张善的官吏,他立即从金雁上的文字判断此物出自始皇陵……这类神奇的传说更是给秦始皇陵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坐落在骊山脚下的那座小山包就是秦始皇的坟墓,山包下便是那幽深而神秘的地宫。封土北侧有寝殿礼仪建筑群、饲官建筑群,封土外有两道长10千米的内外城垣,封土周围及东、西、南、北侧分布着数百座地下陪葬坑,秦始皇陵园封土、地宫、内外城垣形制及其礼 仪建筑和布局都不同于先秦任何一座国君陵园。这座帝陵陵寝规模恢宏、设计奇特。陵园工程之大、用工人数之多、持续时间之久都是前所未有的。

第一位记录秦始皇陵的是史学大师司马迁。他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留下160个字的记录。《史记》记载始皇陵“坟高五十余丈。”以当时的尺值折算其高度在115米左右。1961年当地文管本测量的高度为43米。笔者1982年在8383部队工程兵战士的协助下,对陵墓封土再次进行了测量,测得结果是坟高55.05米。后来航空测量的海拔高度也与之相近。可见两千余年来的水土流失,封土高度比原来下降了二分之一多。封土底边为长方形。南北长515米,东西宽485米,占地面积近25万平方米。

陵园工程的修建伴随着秦始皇一生的政治生涯。当他13岁刚刚登上秦王宝座时,陵园工程也随之开始了。古代帝王生前造陵并非秦始皇的首创。早在战国时期诸候国王生前造陵已蔚然成风。如赵肃侯“十五年起寿陵”(《史记·赵世家》)。还有平山县中山国王陵墓 也是生前营造的。秦始皇只不过是把国君生前造陵的时间提前到即位初期。陵园工程的修建直至秦始皇临死时还未竣工。二世皇帝继位,接着又修建了一年多才基本完工。

纵观陵园工程,前后可分为三个施工阶段。自秦王即位开始到统一全国的26年为陵园工程的初期阶段。这一阶段先后展开了陵园工程的设计和主体工程的施工。初步奠定了陵园的规模和基本格局。从统一全国到秦始皇三十五年,这9年当为陵园工程的大规模修建时期。《 史记》记载:“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经过数10万人9年多大规模的修建,基本完成了陵园主体工程。自秦始皇三十五年到秦二世二年冬,历时3年多是工程的最后阶段。这一阶段主要从事陵园的收尾工程与覆土工作。尽管陵墓工程历时三十七八年之久,整个工程最后仍然没有竣工。当年爆发了一次波澜壮阔的农民大起义。起义军领袖陈胜、吴广的部下周文率兵打到了距陵园不足数千米的戏水附近(今临潼县新丰镇附近)。面临大军压境、威逼咸阳之势,秦二世这位未经风雨考验的新皇帝惊惶失措,情急之下召来群臣商讨对 策,他一副丧魂落魄的样子,向群臣发出了“为之奈何”的哀求。一阵沉寂之后,少府令章邯建议:“盗已至,众疆,今发兵近县不及矣,骊山徒多,请赦之,授兵以击之。”惊魂未定的二世皇帝当即迎合,拍板决定由章邯直接率领修陵大军回击周文起义军。至此尚未完全竣工的陵园工程不得不中止。

秦陵工程设计者不仅精心选择了一处风水宝地,对陵园总体布局的设计更是颇具匠心。

秦始皇陵园以高大的封冢为中心,封冢外有两道回字形夯土城垣,外城垣四面各置一门。东门位于封土正中的东西轴线上,门阙规模最大。内城除北墙开两门外,其余三面各开一门。尤其内城南门的阙门遗址至今仍屹立于封冢之南,蔚为壮观。

几千年过去了,秦陵那座高大如山的封冢仍然屹立于骊山脚下,当年那长达10千米的内外夯土城垣早已残缺不全。现在能看到的只有内城西墙残存的一段城墙。那一座座宏伟的地面建筑早在两千多年前就遭到项羽的焚烧,在残存的废墟上,考古工作者发现了陵寝建筑 群遗址,规模宏大,集中分布于封土北侧、内城西半部。在封土西北的内外城垣之间还发现一处地面建筑群。据清理的三组房屋建筑基址来看似为饲官建筑。饲官建筑遗址的南北两侧还有几组尚未发掘的地面建筑,其规模也相当可观。

20世纪60年代之前所有关于秦始皇陵的推测只能停留在文献记载与传闻的基础上。1974年3月29日,当下河大队西杨村生产队的几位农民一镢头惊醒了沉睡的兵马俑之时,它们立刻震惊了世界。这一惊人的发现,也撩起了秦陵神秘面纱的一角。

秦始皇陵园以高大的封冢为中心,封冢外有两道回字形夯土城垣,外城垣四面各置一门。东门位于封土正中的东西轴线上,门阙规模最大。内城除北墙开两门外,其余三面各开一门。尤其内城南门的阙门遗址至今仍屹立于封冢之南,蔚为壮观。

几千年过去了,秦陵那座高大如山的封冢仍然屹立于骊山脚下,当年那长达10千米的内外夯土城垣早已残缺不全。现在能看到的只有内城西墙残存的一段城墙。那一座座宏伟的地面建筑早在两千多年前就遭到项羽的焚烧,在残存的废墟上,考古工作者发现了陵寝建筑 群遗址,规模宏大,集中分布于封土北侧、内城西半部。在封土西北的内外城垣之间还发现一处地面建筑群。据清理的三组房屋建筑基址来看似为饲官建筑。饲官建筑遗址的南北两侧还有几组尚未发掘的地面建筑,其规模也相当可观。

20世纪60年代之前所有关于秦始皇陵的推测只能停留在文献记载与传闻的基础上。1974年3月29日,当下河大队西杨村生产队的几位农民一镢头惊醒了沉睡的兵马俑之时,它们立刻震惊了世界。这一惊人的发现,也撩起了秦陵神秘面纱的一角。



二、幽深地宫谜团重重

始皇陵是一座充满了神奇色彩的地下“王国”。那幽深的地宫更是谜团重重,地宫形制及内部结构至今尚不完全清楚,千百年来引发了多少文人墨客的猜测与遐想。地宫是什么样的结构?地宫内藏匿了多少奇器珍宝?地宫内有没有防盗机关?地宫挖了多深?始皇帝是铜棺石棺还是木棺木椁?始皇帝的尸骨是否完好无损?……这一系列的悬念无不困扰着专家学者。目前只能根据现有考古材料结合有关历史文献作初步的探讨和推测。

神秘莫测的秦陵地宫在司马迁笔下仅留下极为简略的记载:“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藏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考古专家们以此为

谜团一:幽幽地宫深几许?

据最新考古勘探资料表明:秦陵地宫东西实际长260米,南北实际长160米,总面积41,600平方米。秦陵地宫是秦汉时期规模最大的地宫,其规模相当于5个国际足球场。通过考古钻探进一步证实,幽深而宏大的地宫为竖穴式。

司马迁说“穿三泉”,《汉旧仪》则言“已深已极”。说明深度挖至不能再挖的地步,至深至极的地宫究竟有多深呢?

神秘的地宫曾引起了华裔物理学家丁肇中先生的兴趣。他利用现代高科技与陈明等三位科学家研究撰文,推测秦陵地宫深度为500至1500米。现在看来这一推测近乎天方夜谭。假定地宫挖至1000米,它超过了陵墓位置与北测渭河之间的落差。那样不仅地宫之 水难以排出,甚至会造成渭河之水倒灌秦陵地宫的危险。尽管这一推断悬殊太大,但却首开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探索秦始皇陵奥秘的先河。

国内文物考古、地质学界专家学者对秦陵地宫深度也作了多方面的研究探索。根据最新钻探资料,秦陵地宫并没有人们想像的那么深。实际深度应与芷阳一号秦公陵园墓室深度接近。这样推算下来,地宫坑口至底部实际深度约为26米,至秦代地表最深约为37米。这个数据应当说不会有大的失误,这是依据目前勘探结果推算的。但是否如此尚有赖于考古勘探进一步验证。索,努力寻找着能揭开秦陵地宫之谜的种种蛛丝马迹。

谜团二:地宫设有几道门?

2002年9月17日,世人通过电视直播目睹了考古学家探测金字塔内部空间的过程。当考古学家从第一道石门洞口将机器人放进去之后,想不到机器人又碰上了一道石门。举世瞩目的金字塔考古工程只好搁浅。金字塔地宫可能不只两道门。那么,秦陵地宫当年建造了几道墓门呢?

秦陵地宫门道数量问题,其实《史记》中早有答案。只是未引起学者们的重视罢了。《史记》清楚的记载:“大事毕,已藏,闭中羡,下外羡门,尽闭工匠藏,无复出者。”

棺椁及随葬品全部安置放在中门以内。工匠正在中门以内忙活,突然间“闭中羡门,下外羡门。”工匠“无复出者”,也成了陪葬品。这里涉及既有中羡门,又有外羡门,其中内羡门不言自明。地宫三道门似乎无可辨驳。值得注意的是司马迁中羡门用了个“闭”字,外

谜团三:“上具天文”作何解释?

秦陵地宫“上具天文,下具地理”的记载出自《史记》,其含义是什么?

著名考古学家夏鼐先生曾推断:“‘上具天文,下具地理’应当是在墓室顶绘画或线刻日、月、星象图,可能仍保存在今日临潼始皇陵中。”近年来,西安交大汉墓发现了类似于“天文”“地理”的壁画。上部是象征天空的日、月、星象,下部则是代表山川的壁画。由
-vtnC+|O中国驴博客行动此推断,秦陵地宫上部可能绘有更为完整的二十八星宿图,下部则是以水银代表的山川地理。在这座有着象征天、地的地下“王国”里,秦始皇的灵魂照样可以“仰观天文,俯察地理”,统治着这里的一切。

谜团四:地宫埋“水银”之谜

始皇陵以水银为江河大海的记载见于《史记》,《汉书》中也有类似的文字。然而,陵墓中究竟有没有水银始终是一个谜。

中国驴博客行动现代科技的发展为验证秦陵地宫埋水银这一千古悬案提供了必要的前题条件。地质学专家常勇、李同先生先后两次来始皇陵采样。经过反复测试,发现始皇陵封土土壤样品中果然出现“汞异常”。相反其它地方的土壤样品几乎没有汞含量。科学家由此得出初步结论:《史记》中关于始皇陵中埋藏大量汞的记载是可靠的。现代科技终于解开了地宫埋“水银”的千古谜案。

至于地宫为何要埋入大量水银?北魏学者郦道元的解释是“以水银为江河大海在于以水银为四渎、百川、五岳九州,具地理之势。”原来是以水银象征山川地理,与“上具天文”相对应。



谜团四:地宫埋“水银”之谜
始皇陵以水银为江河大海的记载见于《史记》,《汉书》中也有类似的文字。然而,陵墓中究竟有没有水银始终是一个谜。

现代科技的发展为验证秦陵地宫埋水银这一千古悬案提供了必要的前题条件。地质学专家常勇、李同先生先后两次来始皇陵采样。经过反复测试,发现始皇陵封土土壤样品中果然出现“汞异常”。相反其它地方的土壤样品几乎没有汞含量。科学家由此得出初步结论:《史记》中关于始皇陵中埋藏大量汞的记载是可靠的。现代科技终于解开了地宫埋“水银”的千古谜案。

至于地宫为何要埋入大量水银?北魏学者郦道元的解释是“以水银为江河大海在于以水银为四渎、百川、五岳九州,具地理之势。”原来是以水银象征山川地理,与“上具天文”相对应。

谜团四:地宫埋“水银”之谜

始皇陵以水银为江河大海的记载见于《史记》,《汉书》中也有类似的文字。然而,陵墓中究竟有没有水银始终是一个谜

现代科技的发展为验证秦陵地宫埋水银这一千古悬案提供了必要的前题条件。地质学专家常勇、李同先生先后两次来始皇陵采样。经过反复测试,发现始皇陵封土土壤样品中果然出现“汞异常”。相反其它地方的土壤样品几乎没有汞含量。科学家由此得出初步结论:《史记》中关于始皇陵中埋藏大量汞的记载是可靠的。现代科技终于解开了地宫埋“水银”的千古谜案。

至于地宫为何要埋入大量水银?北魏学者郦道元的解释是“以水银为江河大海在于以水银为四渎、百川、五岳九州,具地理之势。”原来是以水银象征山川地理,与“上具天文”相对应。



谜团七:地宫有没有空间?

目前考古勘探表明,秦陵地宫为竖穴式。墓内可能有“黄肠题凑”的大型木椁。如果是竖穴木椁墓,墓道及木椁上部都以夯土密封。这样一来,墓室内外严严实实,不会再有空间。然而,陵墓主持者之一李斯则说:“凿之不入,烧之不燃,叩之空空,如下无状。”

李斯这段话如果记载无误,那地宫明显有个外壳。按理这段话不会有假。因为李斯曾以左丞相身份亲自主持过陵墓工程,对地宫的构造了如指掌。加之这段话是当面向圣上汇报的,应该说不会有掺假嫌疑。如果按李斯所言可以推断秦陵当是一座密封的、真空的大地堡式 地宫。不然,怎么会“叩之空空”?又怎么会“烧之不燃”?

按文献记载推理地宫是空的,且有较大的空间,但由于考古勘探尚未深入到地宫的主要部位,所以地宫内部究竟是虚是实目前还是个谜。

谜团八:自动发射器?

秦始皇在防止盗墓方面也苦费心机。《史记》记载:秦陵地宫“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进者辄射之。”指的是这里安装着一套自动发射的暗弩。如果记载属实的话乃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自动防盗器。
秦代曾生产过连发三箭的弓弩。但是安放在地宫的暗弩当是一套自动发射的弓弩。当外界物体碰到弓便会自动发射。2200多年前的秦代何以生产如此高超的自动发射器也是一大谜。



谜团九:秦始皇遗体完好吗?

20世纪70年代中期长沙马王堆汉墓“女尸”的发现震惊中外。其尸骨保存之完好举世罕见。由此,有人推测秦始皇的遗体也会完好地保存下来。虽然客观上具备保护遗体条件,但秦始皇遗体是否完好地保存下来呢?

如果单从遗体保护技术而言,相距秦代不足百年的西汉女尸能很好地保护下来,秦代也应具备保护遗体的防腐技术。问题是秦始皇死在出巡途中,而且更糟的是正值酷暑时节,“尸体”未运多远,便发出了熏人的腥味,为了防止腥味扩散,走漏“风声”,赵高、胡亥立即派人从河中捞了一筐筐鲍鱼,将鲍鱼与“尸体”放在一起以乱其臭。这样,经过50余天的长途颠簸,九月,尸骨终于运回咸阳发丧。秦始皇由死到下葬间隔近两个月。根据当代遗体保护经验,一般遗体保护须在死者死后即刻着手处理。如若稍有延误,尸体本身已开始变化,恐怕再先进的技术也无能为力。秦始皇遗体途中就开始腐败,尸体运回咸阳等不到处理恐怕早已面目全非了。据此推测秦始皇遗体保存完好的可能性很小。

以上谜团只是秦陵地宫众多谜团之冰山一角。随着我国考古研究工作的深入和高科技探测技术的实际运用,秦陵地宫终有一天将再次震惊全世界。

各种金字塔未解之谜概述

相传,古埃及第三王朝之前,无论王公大臣还是老百姓死后,都被葬入一种用泥砖建成的长方形的坟墓,古代埃及人叫它“马斯塔巴”。后来,有个聪明的年轻人叫伊姆荷太普,在给埃及法老左塞王设计坟墓时,发明了一种新的建筑方法。他用山上采下的呈方形的石块来代替泥砖,并不断修改修建陵墓的设计方案,最终建成一个六级的梯形金字塔——这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金字塔的雏形。

在古代埃及文中,金字塔是梯形分层的,因此又称作层级金字塔。这是一种高大的角锥体建筑物,底座四方形,每个侧面是三角形,样子就像汉字的“金”字,所以我们叫它“金字塔”。伊姆荷太普设计的塔式陵墓是埃及历史上的第一座石质陵墓。

左塞王之后的埃及法老纷纷效仿他,在生前就大肆为自己修建坟墓,从此在古埃及掀起一股营造金字塔之风。由于金字塔起源于古王国时期,而且最大的金字塔也建在此时期内,因此,埃及的古王国时期又被称为金字塔时代。

古代埃及的法老们为什么要将坟墓修成角锥体的形式,即修成汉字中的金字形呢?

原来,在最早的时候,埃及的法老是准备将马斯塔巴作为死后的永久性住所的。后来,大约在第二至第三王朝的时候,埃及人产生了国王死后要成为神,他的灵魂要升天的观念。在后来发现的《金字塔铭文》中有这样的话:

“为他(法老)建造起上天的天梯,以便他可由此上到天上”。

金字塔就是这样的天梯。

同时,角锥体金字塔形式又表示对太阳神的崇拜,因为古代埃及太阳神“啦”的标志是太阳光芒。金字塔象征的就是刺破青天的太阳光芒。因为,当你站在通往基泽的路上,在金字塔棱线的角度上向西方看去,可以看到金字塔象撒向大地的太阳光芒。

《金字塔铭文》中有这样的话:“天空把自己的光芒伸向你,以便你可以去到天上,犹如拉的眼睛一样”。后来古代埃及人对方尖碑的崇拜也有这样意义,因为方尖碑也表示太阳的光芒。


散布在尼罗河下游西岸的金字塔,大约80座。它们是古代埃及法老(国王)的陵墓。埃及人叫它“庇里穆斯”(pyra.mids)意思是“高”。从四面望去,它都是上小下大的等腰三角形,很像中文“金”字,所以,人们就形象地叫它“金字塔”。


埃及的金字塔建于4500年前,是古埃及国王为自己修建的陵墓。在埃及已发现的大大小小的近百座金字塔中,最大最有名的是位于开罗西南面的吉萨省沙漠里的祖孙三代金字塔。它们是大金字塔(也称胡夫金字塔)、哈夫拉金字塔和门卡乌拉金字塔。

大金字塔建于埃及第四王朝第二个国王胡夫统治时期(约公元前2670年),原高146.5米,因顶端剥落,现高136.5米,底面呈正方形,每边长约230多米,占地面积约80亩。塔身由230万块巨石组成,它们大小不一,分别重达1.5吨至160吨。据考证,为建成大金字塔,一共动用了10万人花了20年时间。

第二大金字塔是古埃及第四王朝(约公元前2575年至公元前2465年)的第四位法老哈夫拉的陵墓,因此被称为哈夫拉金字塔,塔高143.5米。举世闻名的狮身人面像便紧挨着哈夫拉金字塔,据传人面是哈夫拉的模拟像。长期以来,由于该金字塔内的湿度过大、通风较差,墓室内部的墙壁出现裂缝。1992年,哈夫拉金字塔又经历了一次强度为5.4级的地震,受到了部分损坏。1993年初,考古学家在吉萨省的金字塔区考察时,意外地发现了一个规模庞大的古墓群,里面共有160多个古墓,墓里的象形文字记录了金字塔修建时的情况。墓壁上有绘画,生动地展现了金字塔修建时的情况。这群古墓造型多样,用料不一。有的墓如金字塔形状,有的呈圆形拱状,有的是长方形平顶斜坡式造型。用料主要有3种:土砖、玄武岩和花岗石。为了进一步研究新发现的古墓,埃及文化部成立了一个科研小组,有关金字塔建造者之谜将会进一步被揭开。1996年7月,埃及又决定开放位于开罗以南约35公里的达舒尔的4座金字塔。

这4座金字塔中有两座是为古埃及第四王朝的法老萨夫罗建造的,距今近4600年,其中的一座造型独特,被称为“弯曲金字塔”或“折角金字塔”,其底部为边长188米的正方形,高约98米。它的奇特之处在于它的每面具有两个坡度。考古学家发现,古埃及人在施工时,先以54度的倾角修建,到一定高度后,又改为以43度的倾角继续向上建造,直至完工。这样金字塔的四面看起来便是弯曲的。为萨夫罗国王所建造的另一座金字塔所用的建筑材料为颜色发红的石灰石,因此被称为“红色金字塔”。1996年8月,埃及考古工作者在开罗西南吉萨金字塔群附近清理门卡乌拉金字塔底座时,偶然发现两尊罕见的拉美西斯二世石像,这是在金字塔高地首次发现与拉美西斯二世有关的文物。

新发现的两尊石像位于第三座大金字塔门卡乌拉金字塔旁,它们被雕刻在同一块石头上,高3.5米、重约4吨。其中一尊反映了拉美西斯二世的真面目,另一尊则集拉美西斯二世和荷拉·乌赫梯神像于一体。 拉美西斯二世是古埃及第19王朝著名法老(约公元前1304-前1237年)。

吉萨金字塔属于埃及古王国(公元前3200-前2270年)时期的文物,而拉美西斯二世则生活在埃及新王国(公元前1560-前1100年)时代。考古专家认为这一重要发现可能有助于人们揭示金字塔地区更多秘密。

近十年来,参观金字塔的大量游人使金字塔内部湿度不断上升、化学物质增加,从而损害了金字塔的牢固性。为了更好保护金字塔这一珍贵古迹,1995年4月,埃及政府宣布1995年为保护金字塔年。


浩繁的工程

最大的金字塔是第四王朝法老胡夫的陵墓。它大约建造于公元前2700多年。塔高146.5米,相当于一座40层高的摩天大楼。塔基成正方形,每边长230.6米,占地约52900平方米。

大金字塔由大约230万块大小不等的石块砌成。最轻的石块1.5吨,平均重量约2.5吨,总重量约684.8万吨。 如果用载重7吨的卡车来装载,需要978286辆,如果把这些卡车一辆接一辆连接起来,总长度是6200公里,从我国的南方的海南岛到北面的漠河,或者从西方的帕米高原到东面的上海也摆不下。沿著长江的堤岸可以从上游的沱沱河摆到下游的吴淞口。

比大金字塔仅低3米的第二大金字塔是哈佛拉金字塔,塔旁还雄踞著一尊巨大的石雕----人面狮身像。据说,公元前2610年,埃及第四王朝的第三位法老哈佛拉,巡视了自己的快要竣工的陵墓,发现采石场还有一块弃置的巨石,就命令石匠,按照自己的脸型雕刻了这座石像。

石像高22米,长75米,头戴“奈姆斯”皇冠,额刻“库伯拉”圣蛇浮雕,下巴还下垂著五米多长的胡须。威严而又神秘。


1798年,拿破仑占领埃及时,曾下令用重炮轰击人面狮身像,结果,狮身像岿然不动,只轰断了几根胡须,现在保存在英国博物馆里,拿破仑曾粗略估算,如果把胡夫.哈佛拉.孟考夫拉三座相邻的金字塔的石块集中,可以砌成一道3米高,一米厚的石墙,把整个法国权圈围其起来。

这么多的石块从哪里采的呢?据考证:一般石料,可能是就近取材。而用于外层的11.5万块上等白石灰石,则取之于尼罗河东岸的穆卡塔姆采石场;内部墓室的花岗岩,则取之500英里外的阿斯旺。

采石、运输、下河、上岸,不仅需要大批的石匠、建筑工人、运输功人、水手,而且需要一批相当规模的工程师、施工员和管理人员。一支有足够的镇压能力的军队,也是必不可少的。而且,他们要吃、要穿、要住、要消耗,这就又要有一支庞大的服务人员。当然,这不包括劳力较弱的老人、妇女和儿童,也不包括不劳而获的僧侣和贵族。

据估计:支持这样的建筑工程需要5000万人口的国力,而一般认为,公元前3000年左右全世界的总人口也不会超过2000万人。

何况,已经发现的金字塔有80座之多,即使像希罗多德在《历史》中所说的,30年完成一座,总计也需2400年,埃及承受得了这样浩繁,这样长久的消耗吗?


运输之谜

最紧迫而又最现实的问题是运输问题。

即使有足够的人力,也无法把这2.5吨到160吨的巨石运送到工地。

用车载?用马拉?不行!那时的埃及没有马,也没有车。车和马是公元前16世纪,也就是建筑胡夫大金字塔以后1000年,才从国外引进的。

有人认为是用撬板圆木棍运法。但是这种方法需要消耗大量的木材,而当时埃及的主要树木是棕榈,无论是数量,生长速度,还是木质硬度,都远远不能满足运输的需要,而进口木材几乎是不可能的。

有人认为是水运法。1980年,埃及吉萨古迹督察长哈瓦斯进行岩心取样,挖到l00多英尺深时,发现了一个至少50公尺深的岩璧,这可能是埃及第四王朝时开凿的港口。后来,又有人还发现了连通港口的水道。但是,没有滑轮,没有绞车,没有足够先进的起重设备,让这样笨重的巨型石块下坡、上船、起岸,比陆地撬运还难。何况,水面和岩岸至少有50英尺以上的落差!而尼罗河西岸的金字塔又非得尼罗河东岸的石料不可!

除了陆运、水运,难道他们空运不成?这真是一个谜。

法国一工业化学家,从化学和微观的角度对金字塔进行了研究。他认为,这些石块并不是浑然一体的,而是石灰、岩石、贝壳等物质的粘合物。因为使用的粘合剂有很强的凝固力,所以人们几乎无法分辨出它到底是天然石块,还是人工石块。这当然可以恰当地解决运输困难的问题。但是作为旁证,在石块中发现的2.5厘米长的人发,还嫌太少;而这种杰出的粘合剂,不仅在古籍中没有记载,而且,这位化学家用了现代化的手段,也还没有分析出来。


建筑之谜

据说金字塔的设计师和建筑师,是历史上的第一个超越时代的天才伊姆.荷太普。但是,他的“天才”超越时代太远太远,引起了我们理所当然的惊讶和怀疑。

把一块巨大的凸形岩石平整成为52900平方米的塔基,是相当困难的,他们在没有水平仪,没有动力设备,没有现代化测量手段的情况下,完成了塔基的勘测和施工。它的四条底边相差不到20厘米,误差率不到千分之一;它的东南角和西北角的高度,相差仅l.27厘米,误差率不到万分之一,它的东西轴和南北铀的力位误差,也不超过5弧秒,他们没有“尺”,仅会用胳臂作丈量单位,叫做腕尺(300#腕尺约等于155公尺),怎么能把塔建得这样精确?真叫人大惑不解!

为了确保金字塔万古长存,设计者还不用一根木料,不用一颗铁钉,因为,木质易腐,铁质易锈,都是坚固的隐患。石块与石块之间没有任何粘接物,然而却拼合得天衣无缝,甚至连最薄最薄的刀片也插不进去。

怎样把石块一层层垒上去,更是一个引人猜想的神秘课题。

有人说是运用一种木制船形工具,利用杠杆原理,将巨石逐步举高,一层一层垒砌而成。但是,能吊起几吨、几十吨、乃至l00多吨的支架、绳索从何而来?

有人说是运用填沙法,沿著塔基填沙。沙围随著塔基升高,充当脚手袈,塔成之后,清除沙子。

现在,让我们来做一道数学题:

埃及金字塔是一个下方上尖的方锥体,高l46米。塔基呈正方形,边长230米,问它的体积是多少?

如果在它的外围围上沙子,形成一个可以运送石块的斜坡,斜坡的角度为30或25度,那么,它的底边将各是多少米?设它们的高度也是146米,各需多少方沙子?

这样多的沙子从哪里来?而且,先填后毁运输量还要增加一倍。

有人说是运用填盐法,方法同上,用后,只需用水将之溶解,无需搬走。但是,这么多的盐比沙于更不易得。何况,一扬暴雨,就会溶掉整个盐坡。

有人认为是运用尼罗河泥砖砌成盘旋斜道,逐层止升,其结果与沙坡相近,只是,泥砖比沙子更不容易取得罢了。塔北距地面13米处有一个入口,从公元9世纪开始,盗墓者、探险者、考察者接踵而来,然而,它的塔内结构仍然是个谜。塔内有迷宫一般的通道和幕室。墙璧光滑,饰有浮雕。通道有整齐的台阶,脉络一样地向墓室延伸,直到很深很深的地下。墓室另有通气孔通到塔外。据说死者的“灵魂”可以从这些小孔里自由出人。奇怪的是,这两条气孔,一条对准天龙座(永生),一条对准猎户座(复活)。大概是灵魂飞升的处所。这样的墓室己发现三个,而考古学家认为,至少还有4个未被发现,这洋精巧的设计和构思,4000年前的古人能完成吗?


最令人感到奇怪的是,无论哪座陵墓,都没有用火把之类的东西来照明的痕迹。考古学家动用现代化的仪器,分析了积存4600年之久的灰尘,没有找到炱,也没有找到刮掉烟炱的蛛丝马迹。要知道,这些仪器可以分析每一粒灰尘中的百万分之一的化学成分。那么,他们雕饰浮雕、清扫墓室、或者搬人同王尸体,决不可能在黑暗中进行,他们使用了什么照明手段呢?我们至今尚末发现。


数据之谜

几个数字所显示的精确的等式,使考古学家、建筑学家、地理学家、物理学家都迷惑不解。

等式一(金字塔)自重□l0l5=地球的重量

等式二(金字塔)塔高□l0亿=地球到太阳的距离(1.5亿公里)

等式三(金字塔)塔高平方=塔面三角形面积

等式四(金字塔)底周长塔高=圆围半径

等式五(金字塔)底周长x2=赤道的时分度

等式六(金字塔)底周长ˉ(塔高□2)=圆周率(□=.3.l4l59)

谁能相信,这一系列的数据,仅仅是偶然的巧合?

还有延长在底面中央的纵平分线,就是地球的子平线,这条线正好把地球的大陆和海洋平分成相等的两半。还有,金字塔的塔基正位于地球各大陆引力中心。

还有,大金字塔的尺寸与地球北半球的大小,在比例上极其相似。因此,有人推断埃及人在4000年前就已经计算出了地球的扁率。

还有,地球两极的轴心位置每天都有变化,但是,经过25827年的周期,它又会回到原来的位置,而金字塔的对角线之和,正好是25826.6这个奇怪的数字.

人们知道在金字塔建成l000年以后,才出现毕达哥斯拉定律;3000年后,祖冲之才把圆周率算到如此精确的程度,而西方直到16世纪,才有比较精确的计算;在金字塔建成4000年后,哥伦布才发现“美洲”,人们对世界的海陆分布才有初步的了解;在金字塔建成将近5000年后的今天,我们才能测算出地球的重量,地球和太阳的距离##然而,4500年前的古人怎能有如此精确的计算呢?


万古长存之谜

据说古代世界有七大奇迹,随著岁月的流逝,有的倒塌了,有的消失了,只有金字塔岿然傲立,万古长存。其中的奥秘又是什么呢?

先让我们来做一个实验吧:把一定数量的米、沙、碎石子,分别从上向下慢慢的倾倒,不久就会形成三个圆锥体,尽管它们质量不同,但形状却异常相似。假如你愿意测量一下,他们的锥角都是52度。这种自然形成的角是最稳定的角,人们把它称为“自然塌落现象的极限角和稳定角”。奇怪的是金字塔正好是5l度50分9秒。说明它就是按照这种“极限角和稳定角”来建造的。

沙漠的风是暴烈的。由于金字塔独特的造型,迫使凌厉的风势不得不沿著塔的斜面或梭角缓缓上升,塔的受风面由下而上,越来越小,在到达塔顶的时候,塔的受风面趋近于零,这种以逸待劳、以柔克刚的独特造型,把风的破坏力化解到最小程度。

人们还知道,磁力线的偏向作用可以使地面建筑、甚至高山崩溃,而这座金字塔塔基正好处于磁力线中心,它随著磁力线的运动而运动,随著地球的运动而运动,因此,它所承受的振幅极其微弱,地震对它的影响也就不大了。

52度“角”,方锥体的“形”,与磁力线同步运动的“位”,是金字塔稳定之谜。但是,有谁能告诉我们4500年前的古人,怎么知道52度角是稳定角?怎么知道用方锥体来化解沙漠风暴?又怎样知道把庞大的塔基奠定在磁力线中心?


微波谐振腔体和宇宙波

人总是要死的。但是,为什么要花费这样多的劳力,消耗这样多的钱财,为自己建造一个尸体贮存所呢?除了国王们势在必然的豪华奢侈外,有没有其他的原因呢?

有。科学家们研究表明,金字塔的形状,使它贮存著一种奇异的“能”,能使尸体迅速脱水,加速“木乃伊化”,等侍有朝一日的复活。

假如把一枚锈迹斑斑的金属币放进金字塔,不久,就会变得金光灿灿;假如把一杯鲜奶放进金字塔,24小时后取出,仍然鲜美清新;如果你头痛、牙痛,到金字塔去吧,一小时后,就会消肿止痛,如释重负;如果你神经衰弱,疲惫不堪,到金字塔里去吧,几分钟或几小时后,你就会精神焕发,气力倍增。

法国科学家鲍维斯发现,在塔高三分之一的地方,垃圾桶内的小猪、小狗之类的尸体,不仅没有腐烂,反而自行脱水,变成了“木乃伊”。他按照金字塔的尺寸比例,做了一个小型金字塔,也同样取得了防腐保鲜的效果。这种家庭用的小型金字塔曾经在美国畅销,供防腐保鲜和试验之用。捷克的无线电技师卡尔.德尔巴尔根据鲍维斯的发现,创制了“金字塔”刀片锋利器”,并在l959年获得了捷克颁发的“专利权”。


埃及科学家海利也做了一个实验,他把莱豆籽放进金字塔后,同一般莱豆籽相比,出苗要长4倍,叶绿素也多4倍.

l963年,俄克拉何马大学的生物学家们断定己经死了好几千年的埃及公主梅纳,她诩诩如生的躯体上的皮肤细胞,仍具有生命力。

最使人毛骨悚然的是埃及考古学家马苏博士的宣布当他经过4个月的发掘,在帝王谷下27英尺的地方打开一座古墓石门的时候,一只大灰猫,拔著满身尘土,拱起背,嘶嘶地叫,凶猛地向人扑来。几个小时以后,猫在实验室里去世了,然而,它忠实地守卫它的主人,守了4000年。

有的科学家认为金字塔的结构是一个较好的微波谐振腔体,微波能量的加热效应可以杀菌,并且使尸体脱水,而在这个腔体中,可以充分发挥微波的作用。可是,4000年前的法老,怎么知道利用微波呢?

有的科学家认为任何建筑物都可以根据它们的外部到形状而吸收不同的字宙波,金字塔内的花岗石具有蓄电池的作用,它吸收各种字宙波并加以储存,而金字塔外的石灰石则可以防止宇宙波的扩散。金字塔内所产生的那种超自然力量的能,正是宇宙波作用的结果。但是,4000年前的法老,怎么能认识宇宙波,并且发现字宙波与石质的关系呢?

法老诅咒和核废料

如果仅仅以为金字塔是生命和能量的源泉,那就错了。金字塔又正以它神秘的恐怖手段,阻止人们进一步地探索。

1922年,人们发掘了公元前l8世纪去世的图坦卡蒙国王的陵墓,墓穴人口处赫然写道“任何盗墓者都将遭到法老的诅咒!”

科学家理所当然地蔑视“法老的诅咒”,然而厄运和灾难却一再证明法老的诅咒的效力。

先是发掘的领导人之一卡那公爵被蚊虫咬了一口,突然发痈去世。接著,参观者尤埃尔因落水溺死,参观者美日铁路大王因肺炎瘁死,用X光照相机给国王木乃伊拍照的新闻记者突然休克而死,另一名发掘者肯塔博士的助手麦克、皮切尔先后去世,死因不明,皮切尔的父亲跳褛自杀,送葬汽年又压死了一名八岁儿童。在发掘后三年零三月的时间内,先后有22名与发掘有关的人神秘地去世。

胡夫金字塔上也有一段可怕的铭文“不论是谁骚扰了法老的安宁,死神之翼将在它的头上降临。”

开罗大学伊瑟门.塔亚博士认为木乃伊体内存在著一种曲霉细菌,感染者导致呼吸系统发炎,皮肤上出现红斑,最后呼吸困难地死亡。

美国《医学月刊》曾刊登一篇调查报告l00名曾经到过金字塔观光的英国游客,在未来l0年内死于癌症的,竟达40%,而且,年龄都不大。而那些胆大妄为,胆敢爬上金字塔顶的人,都很快出现昏睡现象,无一生还。

最近,迈阿密贝利大学的化学教授达维多凡从金字塔中检验出衰退的幅射线,很显然,这正是英国游客致癌的主要原因。但是,金字塔外却没有。可见,金字塔的结构可以防止放射线的外泄。

神出鬼没USO:幽灵潜艇


与UFO相比,它们显得更加神秘,更加令人难以捉摸,它们到底是什么?

说起不明飞行物,可能没有几个人不知道,但是,你听说过不明潜水物这个名词吗?实际上,不明潜水物经常出没在地球辽阔的海洋中,而在这些不明潜水物中,最经常出现的是潜水艇,并且它们曾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让美国、前苏联等几个超级大国为之耗费了大量的财力和军力,进行劳而无功的追踪、搜索。

20世纪以前的水下幽灵

19世纪初,英国货轮“海神”号,在几内亚湾附近海域,遇到了一个说不出来到底是什么东西的怪物,该怪物漂浮在“海神”号船头前方约10米处,体形庞大,发着炫目的光辉。当“海神”号船头前方约100米处,体形庞大,发着炫目的光辉。当“海神”号驶近时,漂浮着的怪物似是要躲避开,只见它轻飘飘地落到水面,并且没有溅起一点浪花,然后无声无息地潜入水底不见了。“海神”号上的人看得目瞪口呆,不知道那怪物到底是有生命还是无生命的。

19世纪七十年代,两个圆形的不明飞行物出现在正在太平洋航行的荷兰船只“珍·恩”号上空,它们中的一个发光,另一个不发光。后来,那个发光的物体发出剧烈的响声和强烈的闪光,落到了水面,紧接着又潜入了水中。而那个不发光的物体,稍后也突然一下子在空中消失了。“珍·恩”号船员目睹了整个过程,但当他们回国后把这件奇事向大家叙述时,谁都不相信他们说的是真话,认为他们是在集体撒谎,他们急得诅咒发誓也无济于事。

其实,在整个19世纪,相类似的报道还有许多。在这些报道中,对不明潜水物的描述都是圆形的;都能垂直不动地悬浮在空中,然后突然跌进水中并消失在深处;它们悬浮在空中和潜入水里时,几乎都是悄无声息的,没有听到类似于人类所制造的动力系统的轰鸣声。不同之处在于,有的不明潜水物落到水面时,会溅起巨大的浪花;有的却犹如鸿毛一样,落水时轻飘飘地一点水花也没有。值得一提的是,19世纪离人类制造出潜水艇尚有好长的一段时间,而且这些不明潜水物与潜水艇的模样也相去甚远。

二战中的幽灵潜艇

在沉寂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后,到了20世纪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不明潜水物又频繁地出现了,不同的是,这时的不明潜水物的外形已大大异于上个世纪的那些不明潜水物,它们和现代人类制造的潜水艇已非常相似。

1942年6月,在太平洋中途岛海战中,日本的联合舰队和美国的航空母舰“小鹰”号进行了激战,在这一过程中,一直有一艘神秘的潜艇在旁边悄悄地观战。可当它被双方发现并误以为是敌方的舰只,都对其进行攻击时,它却又一下子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到了美日舰只在马里亚纳群岛激战时,这艘神秘莫测的潜艇又出现了,但它还只作“壁上观”,不支持任何一方。更奇怪的事情还在后面:当一艘日本舰只中弹着火爆炸,水手纷纷跳海逃生时,这艘神秘的潜艇马上驶近现场,救捞起了许多官兵。然后,它开到稍远的地方,让这些官兵坐在两条救生艇里,把艇子放下海,才悄悄地开走。让这些被救官兵感到更迷惑不解的是,在整个过程中,他们始终都没有见到潜艇上的人,只有一个出自喇叭的声音在指挥着他们该这么做该那么做。而且,这艘潜艇的速度和其他各种性能,是当时所有最先进的舰只也难以比拟的。

战争结束后,美国的情报部门曾专门就此事展开调查,却没有什么结果,当时有潜水艇的只有美国和德国、日本等寥寥几个国家,但德国和日本都否认曾派遣过潜艇到这些个海战现场。

搜寻幽灵潜艇

由于潜水艇在海战中神出鬼没的特殊功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国家都竞相研制常规潜水艇和核潜艇。美国和前苏联在这方面更是遥遥领先。但它们也知道,无论它们研制出的潜艇再怎么先进,都远远比不上幽灵潜艇。为了研究和借鉴幽灵潜艇的先进之处,美国和前苏联先后展开了一场对幽灵潜艇的追踪搜寻。

美国海军曾多次动用太平洋舰队几乎全部的潜艇、猎潜艇和其它战舰,还有飞机,在南太平洋海域四次大规模地开展搜寻“幽灵潜艇”的行动。前苏联海军也不甘落后,派出了大批的舰艇和飞机,在太平洋、大西洋进行仔细搜索。搜索行动前前后后历时1年,结果却犹如海底捞针,一无所获,并且,两个国家还为此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它们分别有2艘和3艘先进的潜艇失踪。

到了20世纪60年代初,幽灵潜艇更是频频出没于太平洋与大西洋的广阔海域,跟踪美国、前苏联的乃至其他国家的军舰。一次,美国“企业”号核动力航空母舰在南太平洋发现被跟踪,正待作出反应,对方就很快消失在声纳和检测仪的定位之外了。“企业”号派出数架反潜直升机到处搜寻,并投下了多枚深水炸弹,但最终一无所获。前苏联的舰队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

有一阵子,美国和前苏联甚至怀疑幽灵潜艇为对方所造,但又不相信对方的技术能达到这么高的水平,超越己方这么多。

最令人费解的事发生于1990年,当时北约的数十只军舰正在北大西洋进行军事演习。突然,有人又发现了幽灵潜艇。这些军舰立即中断了原定的演习计划,全力以赴地投入到猎捕幽灵潜艇的行动中。它们向幽灵潜艇发射了大量的鱼雷和深水炸弹,但是,奇怪的是,这些炸弹根本靠近不了幽灵潜艇的身,它们一接近它时,便鬼使神差地拐向一边,冲向了远处。而当毫发无损的幽灵潜艇浮出水面时,所有军舰上的雷达、声纳及其他通讯系统全都奇怪地失灵,直到它离开后,这些系统才恢复正常。

幽灵潜艇来自何方

幽灵潜艇究竟从何而来?又是谁建造的呢?

有人根本就不相信幽灵潜艇的存在,认为所见到的那些物体其实只不过是一些体形非常巨大的鱼类。也有人认为,这些幽灵潜艇其实是来自外太空。而有人则认为这些智慧生物可能从古至今就一直生活在海底中,它们同我们人类一样,是地球人的一支。持这种观点的人强调说,人类起源于海洋,当人类进化时,很可能一部分上了岸,一部分则仍留在水中,并且发展出了比陆地上的同类更先进的文明。

幽灵潜艇到底是什么?海底人类到底存不存在?这些谜团可能还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困扰着我们。但我们相信,随着科学的发展,这些神秘的幽灵潜艇一定会现出它们的“真相”。

神秘的西夏王陵

倍受海内外关注的西夏陵3号陵园地面建筑遗迹考古发掘,日前又获重大发现:整座陵园建筑形制是以塔为中心进行布局的,陵园所有地面建筑形制首次基本清楚地呈现在世人面前,西夏陵的神秘面纱终于被掀开了。

被称为“东方金字塔”的西夏王陵,位于贺兰山中段东麓,距宁夏银川市城区(西夏都城兴庆府)35公里。陵区东西宽4.5公里,南北长10公里,总面积近50平方公里,陵区内共有9座帝陵,约250座陪葬墓。西夏王陵考古调查与发掘工作是从70年代初开始的,宁夏文物考古工作者先后对5、6、7号陵和3号陵,以及一些陪葬墓进行了局部发掘。

这次历时两年的考古是以著名考古学家宿白先生为首的专家组,与宁夏文物考古工作者一起进行的。范围是西夏王陵3号陵地面建筑遗迹,包括月城和陵城。这次发掘是西夏王陵考古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揭露面积3万多平方米。

记者在考古现场看到,考古出土的文物主要有大量的砖、瓦,以及饰以兽面纹的滴水瓦当,还有形象逼真的套兽、脊兽等。其中,以最近在陵城南门、献殿出土的、用于建筑装饰的绿琉璃“妙音鸟”(佛经上称为迦陵频伽)最为重要,其数量之大,外型之完美,实属罕见,神态更是栩栩如生。

在现场指导发掘工作的中国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蒋忠义告诉记者,这次考古通过对月城、陵城以及献殿、陵塔(过去称陵台)等遗迹的发掘,基本搞清了陵园的建筑形制。

出土遗迹及文物表明,陵城内建筑从南门、献殿、墓、到陵塔都呈列在由南向北的一条线上,略向西北偏。陵城4个角由群塔组成,其中南边两个城墙角各5座塔形建筑,北边两个城墙角各7座塔形建筑,4座城门两侧各3座塔形建筑,整个塔形建筑高低错落,衬托底部直径约34米的中心陵塔。陵塔为一座圆形密檐塔,内部为夯土结构,外檐有装饰瓦。

从陵园围墙遗迹看,底部宽3.5米的陵城为红色墙体,顶部铺瓦,其滴水、瓦当有完整而精美的兽形等装饰图案。

从出土的建筑遗迹看,陵城东、西、北门均为面阔3间的门屋,没有城门洞。在西门出土了房顶两头用于装饰的残高1米余的鸱吻。南门用于走人,且此门台基长21米、宽12米,墁道上铺有花砖,面阔也比其它城门宽。

陵城每个角阙分别由5个呈近圆形的夯土台基组成,台基外层以青砖包砌。根据周围出土的建筑装饰构件推测,其上面原有塔形装饰性建筑。专家们认为,这种由多个近圆形建筑组成的角阙目前尚属首次发现。每座建筑物类似亭式塔,并饰以迦陵频伽。

陵城献殿为面阔3间、进深3间八角形台基的方形大殿。从献殿后门到墓道直接进入约20米深的墓室,。由此看出这些建筑形制具有西夏佛教的突出特色,但也吸收了中原汉唐文化特色。

记者看到东西相距120米,南北相距52米的月城地面遗迹发掘已完成,墙体遗迹清淅可见。专家介绍说,主要墙体以黄土夯筑而成,墙基宽2.45米,夯土之上涂有草秫泥,表面再涂以朱红色染料。在夯土层墙体上还发现了许多柱洞。在墙体两侧发现了大量的、形状比较完整的板瓦、筒瓦和滴水瓦当,瓦当上有完整而精美的兽形图案。

在月城门两侧还发现柱洞,由此推断月城门为等级很高的木质乌头门。月城内东西向50米内排列两排石像身座,石像不到2米高。专家认为,把文臣武将集中摆列在月城,突出了皇家陵园的威严和气势。同时这样的陵园建筑形制还模仿了主人生前的生活场景。

 

人类未解之迷全记录-七大神秘之迷

一都灵耶稣裹尸布

都灵耶稣裹尸布(ShroudofLirey-Chambery-Turin)是人类史上被最仔细研究的一件物件,相传耶苏被第十三个门徒出卖,结果钉死於十字架上,死後三日却复活过来,盛下曾经包裹着他的尸体的裹尸布。

裹尸布一直被教徒视为神迹,是对耶稣存在的其中一大证明,梵蒂冈亦早已认定裹尸布是神迹。

三尺乘十四尺的裹尸布上,可以见到耶稣的轮廓,仔细得连嘴唇也清晰可见,但是整幅亚麻布都没有包括耳朵、肩膀在内的侧面轮廓,他的身躯、面颊、手臂和手指都比正常的幼长,而左手前臂则较右手长。裹尸布的影像只是表面的颜色改变,而没有渗入布中,所以亚麻布的背面并没有耶稣的图像,奇怪的是以摄影底片形式显示的容貌却是异常清晰,并且拥有三维立体图像(经过电脑修补)。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耶稣死於公元36年,但至1356年才有详细关於裹尸布的历史文献记载。

二史前超文明之谜踩在三叶虫上的足印

1938年美国肯塔基州柏里学院地质系主任柏洛兹博士宣布,他在石炭纪砂岩中发现10个类人动物的脚印。显微照片和红外线照片证明,这些脚印是人足压力自然造成,而非人工雕刻。据估计,有人足痕迹的这些岩石约有二点五亿年历史。更早一些时候,有人在美国圣路易市密西西比河西岸一块岩石上,曾发现过一对人类脚印。据地质学家判断,这块岩石约有二点七亿年历史。最为奇特的发现,是在美国犹他州羚羊泉。业余化石爱好者米斯特于1968年6月发现了几块三叶虫化石。他叙述说,当他用地质锤轻轻敲开一块石片时,石片“像书本一样打开,我吃惊地发现,一片上面有一个人的脚印,中央处踩着三叶虫,另一片上也显出几乎完整无缺的脚印形状。更令人奇怪的是,那几个人穿着便鞋!”之后,1968年7月,地质学名家伯狄克博士亲往羚羊泉考察,又发现了一个小孩的脚印。1968年8月,盐湖城公立学校的一位教育工作者华特,又在含有三叶虫化石的同一块岩石中发现了两个穿鞋子的人类足迹。所有这些发现,经有关学者鉴定,均认为令人无法怀疑,是对传统地质学的严重挑战。犹他州大学地球科学博物馆馆长马迪生,在记者招待会上说,那时候“地球上没有人类,也没有可以造成近似人类脚印的猴子、熊或大懒兽,那么,在连脊椎动物也未演化出来之前,有什么似人的动物会在这个星球上行走呢?”三叶虫是细小的海洋无脊椎动物,与虾蟹同类。在地球上存在时间从6亿年前开始,至2.8亿年前灭绝。而人类出现的历史与之相比,很短,至于穿上像样的鞋子不过三千多年。这一切,又该作何解释?20亿年前的核反应堆

原子能技术是人类近几十年中才开始掌握的一门高科技技术,而在非洲,却发现了一个20亿年前的核反应堆!法国有一家工厂使用从非洲加蓬共和国进口的奥克洛铀矿石,他们惊讶地发现,这批进口铀矿石已被人利用过。铀矿石的一般含铀量为0.72%,而奥克洛铀矿石的含铀量却不足0.3%。这一奇怪的现象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注意。他们纷纷来到加蓬奥克洛铀矿考察,发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史前遗迹——古老的核反应堆,由6个区域约五百吨铀矿石构成,输出功率估计为100千瓦。这个反应堆保存完整,结构合理,运转时间长达50万年之久。据考证,奥克洛铀矿成矿年代大约在20亿年之前,成矿后不久就有了这一核反应堆。而人类只是在几十万年之前才开始使用火。那么,是谁留下了这个古老的核反应堆?是外星人的作品,还是前一代地球文明的遗迹?矿石中的人造物

人类学会制造工具不过几十万年历史,然而,人们却从几千万年甚至几亿年前形成的矿石中发现人工制造的东西。1844年,苏格兰特卫德河附近的矿工,在地下8英尺的岩石中发现藏有一条金线。1845年,英国布鲁斯特爵士报告,苏格兰京古迪采石场在石块中发现一枚铁钉,铁钉的一端嵌在石块中。1851年,美国马萨诸塞州多契斯特镇进行爆破,从坚实的岩床中炸出了两块金属碎片。这两块碎片合拢后,竟是一个钟形器皿,高12厘米,宽17厘米,是用某种金属制成,有点像锌或锌与银的合金,表面铸刻着6朵花形图案,花蕊中镶有纯银,底部镌刻着藤蔓花环图纹,当地报刊誉为“精美绝伦”。1852年,苏格兰一处煤矿中,在一大块煤炭中发现一件形状像钻头的铁器,而煤块表面无破损,也找不到任何钻孔。1885年,澳大利亚一处作坊的工人,在砸碎煤块时发现煤中有一个闪闪发光的金属物,是一平行六面体,两面隆起,其余四面均有深槽,形状规则,使人无法否认这是一个人造物体。1891年,伊利诺州摩里逊维尔镇的柯尔普太太在敲碎煤块时,发现煤里有一条铁链,两端还分别嵌在两块煤中。这两块煤原来是一个整体,只是在敲碎时才分开。1961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奥兰恰市洛亨斯宝石礼品店3位合伙人兰尼、米克谢尔和麦西,在一个海拔4300英尺的山峰上,找到一块化石。当他们用钻石锯开化石时,锯刃被坚强的东西弄坏了,打开后才发现,化石中包着一个“晶洞”,里面有一个像汽车火花塞一类的东西。中间是一条金属圆芯,外包一个陶瓷轴环、轴环外又有一个已变成化石的木刻六边形套筒,套筒外面便是硬泥、碎石和贝壳化石碎片。据地质学家估计,这块化石在50万年前就已形成。而50万年前又何来汽车火花塞?

三不可思议的史前文明遗迹

距离澳大利亚东海岸约750英里的新喀里多尼亚岛以南40英里处,有一个叫派恩的小岛。岛上有四百多个像蚁丘似的古怪古冢,用沙石筑成,高8至9英尺,直径300英尺。古冢上寸草不生,古冢内也找不到任何遗骸,只在3个古冢中各发现一根直立水泥圆柱。在另一个古冢中发现有两根并排的水泥圆柱。这些圆柱,直径从40英寸至75英寸不等,高40英寸至100英寸。用放射性同位素碳检验法测定,这些圆柱是公元前1095年至5120年间的东西。是谁在人类发明水泥之前就已使用水泥了?这些圆柱究竟有什么用处?为什么在附近找不到任何有关的人类遗物?在南美发现一个秘密的隧道系统。这个隧道系统的秘密入口处由印第安人的一个部落把守,一直通向250米深的地下。隧道内壁光洁平滑,顶部平坦。其中有几处宽阔的厅洞,竟有喷气客机停机库那么巨大。在一处宽153米、长164米的大厅中,放着一张桌子,7把椅子。这些桌椅不知用何种材料制成,像石头又不冰冷,像塑料却坚硬如钢。在美国佛罗里达州、佐治亚州及南卡群岛一带海底,人们发现一条路面宽阔的平坦大道。潜水艇安上轮子后可以像公共汽车一样在大道上行驶。

四超时代的技术

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托普卡比宫珍藏着一张奇特的古代地图。这张古地图是18世纪初发现的,看样子是一份复制品。地图上,只有地中海地区画得十分精确,其余地区,如美洲、非洲都严重变形。然而,当科学家们进一步深入研究时,惊讶地发现,这张古地图其实是一张空中鸟瞰图。同阿波罗八号飞船所拍摄的地球照片相比,土耳其的这张古地图就像是它的翻版一样。地图上美洲、非洲的变形轮廓线,同阿波罗飞船拍摄的照片完全重合。尤其令人惊讶的是,古地图上还绘出了南极洲冰层覆盖下的复杂地貌,同南极探险队在1952年用回声探测仪对南极冰下地形的探测图毫无二致。是什么人在远古时代就已掌握了太空航摄的高技术?南美喀喀湖高原,古城第阿瓦拉克神秘的废墟,有一座用整块红色砂岩雕刻成的巨大神像。神像上刻有一幅完整无缺的星空图,以及上百个符号。考古学家多年研究,终于破译了星图及符号。他们认为,这幅星图所描绘的是2.7万年前的古代星空,那些符号记述的是极为深奥的天文知识。这些知识是现代人类所未掌握的。数万年前居住在南美喀喀湖畔的古人类,又怎样掌握了超过现代人类的天文知识?更为奇特的是,1921年在非洲赞比亚,人们发现了一个古尼德人的头骨,头骨左方有一个边缘平滑的圆孔,这圆孔唯有子弹射击才能形成。而据考证,古尼德人生活在旧石器时代中期,距今约有7万年。当时的人类,才刚刚学会使用石斧!

还有,在巴格达城郊的一座古墓中,科学家发现一组两千年前的化学电池,他们仿造古电池成功地获得0.5伏电压,持续工作了18天。世界公认的第一个电池,是公元1800年发明的,距今不到200年。在埃及金字塔中,考古学家们从一具男童木乃伊的左胸中发现一颗人造心脏。现代医学研制使用人工心脏不过十来年历史,而木乃伊的这颗人造心脏却在5千年之前,就已通过精密的外科手术安进一个男孩子的胸腔!

五是否存在着史前超文明

以上种种超文明不解之谜,一些科学家认为有两种解释,一是外星人访问地球所留下的痕迹,一是现代人类文明之前,曾经出现过前一届高级人类的史前超文明。越来越多的人更为相信后一种解释,有科学家提出了地球文明周期进化论。生物考古学家认为,地球诞生至今的45亿年历史中,地球生物经历了5次大灭绝,生生死死,周而复始,最后一次大灭绝发生在6500万年之前。有人据此推断,20亿年前地球上存在过高级文明生物,但不幸毁灭于一场核大战或巨大的自然灾变。亿万年的沧海桑田几乎抹去了一切文明痕迹,仅留下极少遗物,成了现代人类的不解之谜。也有人认为,前一届高级文明的毁灭,是因为地球气候的周期性变化。或者因为地球磁场的周期性消失。太阳系运转到宇宙空间某个特定位置时,地球上将会周期性地出现不适应人类生存的气候。6500万年前恐龙的灭绝便是一个例证。地球的这种周期性气候变化会导致高级智慧生物的周期起源和进化。当然,这些仅是一家之言,或者说仅是一些猜测。然而,超文明的不解之谜,倒确实值得人们认真探索……

圣经中的谜团《圣经》是世界上发行最多,流传最广的书籍之一。它是基督教的宗教经典著作,也是古代中东地区特别是犹太民族的一部详细的编年史。《圣经》这个名词是公元四世纪时君士坦丁堡大主教约翰·克里索斯通取的,他把犹太人所有的圣书统称为《圣经》。在《圣经》中保留了众多的犹太民族远古时代的历史传说,这些传说往往带有某些神话色彩,人们曾经以为那是古代人想象力的产物。但随着科学的深入发展,人们重新审视《圣经》,竞发现在这些神话和传说之中,包含着某些超越时代视野的真实记载。《旧约·以西结书》第一章至第三章中以西结的一段描述,被认为是有关不明飞行物的最早记载之一。那是在犹太人的约雅斤王被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撤掳走之后的第五年(即公元前592年),天上出现了一具奇异的“飞行器”,降落在迦勒底(今属伊拉克)的迦巴鲁河边,以西结写道:“我观看,见狂风从北方刮来,随着有一朵包括闪烁的大云,周围有光辉,从其中的火内发出路像光耀的精金。”能够扇起狂风,能发光,能喷出火焰,这是一种什么飞行器呢?下面以西结又说:“又从其中,显出四个活物的形象来。他们的形状是这样,有人的形象,各有四个脸面、四个翅膀。他们的腿是直的。脚掌好像牛犊之蹄,都灿烂如光明的铜。在四面的翅膀以下有人的手。……行走并不转身,俱各直往前行。……活物往来奔走,好像电光一闪。”以西结观察得相当仔细,他并没有说他们是“人”。这些“似人的活物”到底是什么?是戴有宇航盔、身穿太空装、系着飞行装置的外星生物,还是受某种摇控指挥的太空机器人?以西结又有如下记载:“……活物的脸旁,各有一轮在地上。轮的形状和颜色好像水苍玉。……好像轮中套轮,轮行走的时候,向四方都能直行,并不掉转。四个轮轱周围满有眼睛。活物行走,轮也在旁边行走。活物从地上升,轮也都上升。”这是某种碟形或螺旋桨式飞行器吗?那轮辊上的眼睛是不是飞行器的舷窗呢?随后以西结“又听见一位说话的声音”,声音告诉以西结,要他按上帝的差遣,对本国子民传渝。他被带上飞行器,飞行器起飞了:“我又听见那活物翅膀相碰,与活物旁边轮子旋转震动轰轰的响声。于是灵将我举起,带我而去.……”飞行器把以西结带到他的流放同胞居住的地方提勤亚毕,以西结在他们中间“忧忧闷闷地坐了七日”。以西结的经历是一次乘坐不明飞行物的经历吗?美国航空航天局的专家布卢姆里希对以西结提供的飞行器进行了思考和计算,并写成了一本名为《天穹开处》的书。他认为,以西结描述的飞船有着非常可信的程度。几十年内,人类的技术就能够制造出那种飞船。《圣经》中另一段引起很多人兴趣的描写,是《旧约*创世纪’第十九章》,上帝要毁灭所多玛和娥摩拉这两座罪恶之城。他派了两名天使来通知罗得带着全家逃离这里。天使带领罗得家人出了城,对他们说:“逃命罢。不可回头看,也不可在平原站住,要往山上逃跑。”他们逃出之后:“当时耶和华将硫磺与火,从天上…降与所多玛和蛾摩拉,把那些城和平原,并城里所有的居民,连地上生长的,都毁灭了.罗得的妻子田头一看,就变成了一根盐柱,亚伯拉罕清早起来,到了他从前站在耶和华面前的地方,向所多玛、蛾摩拉与平原的全地观看,不料那地方烟气上腾,如同烧窑一般。”那两名天使为什么要对罗德家人强调“不可回头看,也不可在平原站住”?上帝用什么武器,能够在瞬间把两座城彻底毁灭?罗得的妻子回头一看为什么会带来灾难?那两座被毁灭的城市为什么会姻气上腾?直到1944年广岛和长畸被美国的原子弹炸成废墟之后,有些人重看这段文字,才顿感恍然大悟:只有原子弹才能一下子毁灭整座城市,只有原子弹爆炸的光辐射才能对看它的人造成致命的杀伤,只有逃离平原才能避开原子弹爆炸时冲击波的危害,只有原子弹的爆炸才能形成那冲天而起、从遥远的地方都能看到的烟云。古代人讲到神灵降下的灾难时,可能想到大火,可能想到雷电,可能想到洪水和瘟疫,但很难说他们能准确地凭空想象出某种高科技武器!造成的毁灭性后果。感谢远古时代那些犹太民族的先知,他们忠实而具体地记录下了那些当时他们还并不理解的事件,使今天的人们面对着这一切时,能够重新思考。

六笑靥楚楚动人新疆小河墓地女干尸之谜

似合微张的眸子,仿佛刚向心仪的男人抛罢媚眼;楚楚动人的睫毛,依然挂着酒消浓睡后的疏懒;尖顶毡帽下蒙尘的脸,露出凝固了的神秘微笑。她是谁?

在船形棺木开启的那一刻,这位“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女子便倏地钻进了考古工作者的脑海。

去年10月至今年1月,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的以所长伊弟利斯为领队的小河考古队,对这个谜团重重的墓地进行了发掘,解开了蒙在它头上的重重迷雾。

小河墓地的发现

1934年,瑞典考古学家贝格曼向西方世界介绍了他在中亚腹地发现的一具面露微笑的女性干尸:“高贵的衣着,中间分缝的黑色长发上戴着一顶装饰有红色带子的尖顶毡帽,双目微合,好像刚刚入睡一般,漂亮的鹰钩鼻、微张的薄唇与露出的牙齿,为后人留下一个永恒的微笑。”

作为斯文·赫定组织的西北联合考察团的成员,贝格曼在新疆罗布泊地区发现了一个“有一千口棺材”的古墓群。贝格曼把它命名为小河墓地。这具女性干尸就出自那里。

但小河墓地自贝格曼到过后就在沙海中神秘地消失了,在此后的66年中再也没有人能够找到它。

当年,贝格曼在小河只进行了粗略的工作,发掘了12座墓葬,带回了200多件文物,相对于贝格曼描述的一个巨大的古墓群来说,这些东西太简单了。但就这些简单的发现,让小河墓地成为世界考古界注目的焦点,人们在寻找着,探索着,希望有新的发现。

小河墓地的发掘

70年过去了,当又一个女性干尸面带神秘微笑再次在考古工作者手下出现时,小河——这个让世人牵挂猜度了半个多世纪的墓地终于现出重重疑谜。

小河墓地整体由数层上下叠压的墓葬及其他遗存构成,外观为一个椭圆形沙山,呈东北—西南走向。发掘前,沙山表面矗立着各类木柱140根,在墓地中间和墓地的西端各有一排保存较好的大体上呈南北走向的木栅墙。

考古人员对墓地西区上部两层遗存进行了全面揭露,发掘墓葬33座,获服饰保存完好的干尸15具、男性木尸1具、罕见的干尸与木尸相结合的尸体1具,发掘和采集文物近千件,不少文物举世罕见。

墓葬形制均为竖穴沙坑,墓中均置木质棺具,棺具形制基本统一,均系截取完整的胡杨木制成弧形的侧板,个别的制成直板。两侧板相对并合,两端楔以竖向档板,棺上再盖多块横向小木板,板上再覆以牛皮。牛皮中部放一把红柳枝,常见的是12枝红柳,另加一枝芦苇。

小河墓地的谜团

最让考古人员奇怪的是木棺前竖立着不同形制的立木,木棺后均竖红柳棍。女性棺前立的是基本呈多棱形的上粗下细的木柱,上部涂红,缠绕毛绳,固定草束。男性棺前则立一外形似木桨的立木,大小差别很大,其上涂黑,柄部涂红。据分析,这些立木很可能是“男根”和“女阴”的象征物。

干尸的面部、身体上普遍发现涂有乳白色浆状物质,不知是用于防腐还是有其他用意。

有两具尸体标本令人惊异一具是形似侏儒的木质尸体,另一具是用干尸的头部、两臂和木雕的躯干、下肢组合的尸体。

考古人员对小河墓地周边环境、古遗址进行了初步调查,发现遗址、墓地22处,采集陶、石、铜、铁、玉等类文物近百件,初步分析,这些遗存年代均在汉晋时期。

考古人员的推断

从卫星定位仪标定的这些古址的坐标、分布看,小河墓地实际上指示出了和罗布泊北部著名的“楼兰道”相交的一条南北走向的交通线。在墓地东北一公里的范围内发现有粗大的胡杨枯树,有些树被砍伐,只留有整齐砍痕的根部,表明当时这里曾一度是林木茂盛的绿洲。

对于小河墓地的年代,考古人员推测其年代的下限晚于古墓沟第一类型墓葬的年代(距今3800年),而上限有可能与之相当或更早。

墓地发现的象征男根和女阴的立木、高大的木雕人像、小型的木雕人面像、雕刻有花纹的木箭、冥弓、木祖、麻黄束、涂红牛头、蛇形木杆等文物,考古人员推断,在这一地区存在着一种具有独特文化面貌的考古文化,小河墓地是目前发现的这一考古文化中最为重要的一处墓地,它的发掘将极大地扩展新疆史前文化研究的视野。

今年10月,伊弟利斯所长又带着考古队进入到小河墓地,他们期待着有更新、更多的发现,全面揭开小河墓地头上重重的谜团。

七百慕大三角洲

去百慕大旅行是危险的。至少有一些人这么说。在所谓的百慕大三角不仅记录了大量的轮船飞机遇难事件,而且最令人不解的是,失踪者一般不发送任何紧急信号且失踪后不留一点痕迹。在里科港、佛罗里达和百慕大之间这个被神秘笼罩着的地区,发生了许多难以解释的轰动事件,其中一件是所谓的“19号飞行”。

1945年12月,由五架美国军用飞机组成的飞行中队在这里失踪,并且没有留下一丝痕迹,就连搜寻它们的飞机也下落不明。有一些失踪的轮船在几个星期或几个月之后又出现在某个地方,但是船上的所有人员都消失得无影无踪。

人们经常把特殊的大气干扰、使人混乱的磁场力、奇怪的时间变化,甚至外星人的绑架作为对此类事件的解释。因此,百慕大也就成了通灵学家和飞碟侦察者的热门话题之一。有人则说,这纯属猜测,导致这类不幸事故的真正原因,是偶然事件和暴风雨、技术问题以及人的感官失灵而引起的综合作用。

,

2007年11月16日星期五

25位宇航员皆遇UFO 恐惧使美俄30年不登月?


自1972年12月美国“阿波罗17号”飞船返回地球、美国结束“阿波罗”登月计划后,30多年来,美国、苏联从此再未进行过任何载人登月任务。一种观点认为,这是因为所有25名飞往月球的美国宇航员都曾在月球上发现过不明飞行物,对外星强大科技的“畏惧”,促使美国宇航局(NASA)放弃了载人登月任务。

25名宇航员都遇到过月球UFO?

1973年,NASA第一次公开了登月任务的一些结果。在一份秘密声明中,NASA称,所有25名参与“阿波罗”登月任务的宇航员都曾在月球上空遭遇过不明飞行物UFO。美国前登月计划负责人韦赫·冯布朗生前称,数次“阿波罗”登月任务都遭到某种地外神秘力量的监控。1979年,美国NASA前通讯主任莫里斯·查特连称,宇航员在月球上空和不明飞行物相遇是一件“平常事”。

“恐惧”使美苏30年没有再登月

一种阴谋论观点认为,人类所有“载人登月任务”在30年前突然中止,是出于对在月球上存在的外星力量的恐惧。阴谋论者认为,月球是外星智能生物研究地球的最好平台,它距离地球不算太远,并且月球的一面永远面对地球,这意味着外星生物可以安全地栖身在月球的另一面。UFO专家称,月球黑暗的另一面有好几个外星生物基地,今年,日本天文学家就在月球表面拍摄到了好几个500米到1000米长的黑色物体,它们以Z字形的运行轨迹快速穿过月球表面。

NASA档案证明月球“空心说”

苏联科学家亚历山大·柴巴可夫和米凯·瓦辛甚至认为月球是“空心”的,他们认为月球是经过某种智慧生物改造的星体。NASA一份解密档案显示,月球在某种程度上可能真是“空心”的:1970年4月,“阿波罗”13号飞船服务舱里的液氧贮箱突然过热导致爆炸,接着一截15吨重的火箭金属部分坠向了月球表面,设置在月球上的地震仪记录到了长达3小时的震荡余波。如果月球是实心的,这种声音只能持续一分钟左右。

稀有金属引各国重燃探月热情

尽管月球上存在许多谜团,然而月球上同时也存在许多贵重的稀有金属,让人类很难抑制探索月球的欲望。月球上充满了钨、钛、铝、镁和其他地球上罕见的稀有金属。此外,月球上还富含氦3同位素,这在地球上是非常昂贵的产品,氦3同位素是未来能源工业的完美元素,科学家称,在氦反应堆的帮助下,人类甚至能够进行星际旅行。因此不难解释在沉寂了30多年后,世界各国终于在长远利益和科学前景的驱使下,再次燃起了探索月球的热情。

新闻链接2029年4月13日小行星“吻”地球

美国天文学家最近宣称,一颗直径为400米的小行星将在20年后的某天,有可能与地球表面相擦,从而危及地球上的所有生命。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天文学家经过观察后认为,这个被称为“阿波非斯”的天体确实如美国天文学家所称,将于2029年4月13日,与地球擦肩而过,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仅为地球与月球之间距离的1/10,而欧洲、非洲和亚洲西部则是“阿波非斯”最有可能的碰擦处。

现在,各国的天文学家都在详细记录这颗行星的运行轨道和它与地球接近的进度,以判断它是否存在撞击地球的几率。记录显示,“阿波非斯”将在2007年至2012年之间,开始进入接近太阳的轨道区。而一旦“阿波非斯”进入这一轨道区域,天文学家将无法正常观察它的行踪和动态。

为此,世界天文学家最近共同商议,准备策划一个自由航天任务,在2013年或者2014年之前,为“阿波非斯”装上一个无线电发射机。天文学家便可以更加准确有效地跟踪观察这颗小行星,从而作出更加精确的判断。美国航天局专家还计划,在适当的时候发送一枚核能火箭,破坏或者大幅度地改变“阿波非斯”的运行轨道。

,

外星人情结 我们在宇宙中是孤独的吗?

茫茫宇宙是否存在外星生命?UFO是否外星人派来的使者?

我们在宇宙中是孤独的吗?

浩瀚宇宙,群星闪烁。仰望天空,人类对神秘的宇宙充满了幻想:是否存在外星生命?UFO是否是外星人派来的使者?我们是宇宙中孤独的智慧生物?最近,接二连三地发现UFO,再次唤起了人们对“外星人”的关注。

UFO最近光临过这些国家?

中国今年7月8日早6时50分左右,中国长白山天池火山监测站监测员武成智在给他人拍照时,发现天池上空有一个椭圆形不明飞行物以弧形的运动方式朝北快速移动,几秒钟后消失。武成智迅速举起手中的相机拍下了这一瞬间。

牙买加7月25日白天,牙买加首都金斯敦一名妇女称她发现天空有银色的雪茄型物体。她当时正站在自家后面的草地上,看到天空出现长条型的物体。时间大概维持了30秒。

加拿大8月1日,3个发光的物体由西向东滑过加拿大卡尔加里的上空,但很快消失,同时出现一颗流星。据目击者称,该物体体积有如飞机大小,形状像带有3个圆灯的毛虫,但那3盏灯并不发光。

这些不明飞行物体究竟是什么?科学家们有诸多的解释,有人认为是自然现象,有人认为是对已知物体的误认,有人认为是心理现象,而很多人,包括爱好者和科学家,更愿意相信,这是外星球的高度文明生命制造的航行工具。宇宙中真的有外星人吗?我们并不是宇宙惟一的智慧?

人类的外星人探索史

人类对外星人的外表及意图有不同的想像,一切都源于人类的头脑。保罗·戴维斯是物理学教授,他研究外星人在人类历史中的文化影响。多数人对外星人的看法相同,他们认为外星人的长相、思想、行为与我们类似,而且威力极大。天使、巨人、希腊神及故事中的人物,总是以人类或是类人的形态出现。他认为这是人类文化的需求,人们需要相信与地球人类似但更美好的东西存在。

研究外星人的科学家直接将天文望远镜瞄准邻近像太阳的恒星,那些恒星是太阳的亲戚,而且最可能有类似地球的行星环绕它们,科学家认为那些行星上可能有先进的文明世界。

我们探测的恒星都在一光年以外的地方,每个恒星都超过了30亿岁,就像太阳一样,这足以使有智慧的生物发展无线电科技,所以不排除外星人正在聆听地球讯号的可能性。

人类的外星人情结

俄罗斯 古代遗址是外星人起降飞碟的航天中心

在俄罗斯南乌拉尔地区车里雅宾斯克的古城遗址——阿尔卡伊姆这个神秘的地方,时钟会失灵,心脏跳动的频率、人的血压和体温都会发生突变,地球的电磁场也莫名其妙地降低,空气温度在5分钟内会忽然上升或下降5℃。俄考古学家认为,这里是地球上最神秘的地方之一。飞碟专家认为,很久以前这里或许是外星人起降飞碟的航天中心。

美国——给外星人打长途电话

在美国,登录www.TalkToAliens.com网站,网民就可以打一个“太空电话”,他们的电话信号将通过架设在美国康涅狄格州中部、一个直径为3.2米的发射器发送到太空。该网站的负责人说,如果遥远星球上有一个与直径超过300米的射电望远镜类似的接收器,就能“听”到来自地球的声音。地球人与外星人沟通将不再是幻想。

哪颗星球可能有外星人?

火星火星是被认为最有可能有外星人居住的星球,1976年美国发送的“维京”号登陆火星,找寻生命。“维京”号装载有探测生命、采样火星大气层及分析干燥土壤的工具,但没有发现有外星生物。不过科学家认为“维京”号没有发现生命并不表示火星没有生命,生命可能存于地面或地底下。“维京”号拍摄了一张名为“火星上的脸”的奇怪照片引起众人的瞩目,有人认为这是其他文明世界想与人类接触的标志。

去年5月,科学家又在火星快车探测器最新拍摄的照片中发现一个火星地貌奇观:火星有类似于夏威夷黑沙滩的火山灰,火山灰形成了黑色波浪状的沙丘,看上去像一滴眼泪。

金星发现火星没有生命后,科学家把目光转移到金星上。即使火星上十分炎热,温度因温室效应而高达摄氏500度,看似并不适合生命居住,而且水是生命的起源,火星并不可能有水的存在。但是地球海底的温度和压力与金星相似,并不特别适合居住。

木星卫星最可能存在生命

外太阳系将近有60颗卫星,研究显示多数都不适合居住,但有两个例外,其一是土星最大的卫星——泰坦星。泰坦星就像早期冰封的地球,它有很多地球出现生命前所拥有的物质。另外一个是木星多岩石的卫星——欧罗芭。欧罗芭是外太阳系中最可能有生命的卫星。1996年,伽利略号太空船带回了令人兴奋的证据——欧罗芭星有海洋,而且可能充满生命。拍摄的照片显示了地表的裂缝下可能有海洋。NASA的科学家说:“有水及正确有机组合生命的地方就有可能有生命,因此欧罗芭星的地底海洋可能提供生命适宜的住所。”

究竟有没有外星生命存在?

怀疑者对外星生命存在持怀疑态度的科学家们认为,这个问题有太多的“如果”。正如物理学家恩里科·费密经常说的那样,如果宇宙中存在许许多多的外星生命,为什么我们至今没有收到他们的任何信息?

一些根本不相信有外星生命存在的科学家认为,关于外星人的种种谈论都是非常无知的。

古生物学家彼得·沃德和天文学家唐纳德·布朗利在《罕见的地球》一书中认为,在地球以外的大部分宇宙空间,辐射程度和温度都太高,适合生命生存的星球极少,而且宇宙轰击——类似6500万年前致使恐龙灭绝的那一次轰击——极为严重,即使有生命形式存在,也可能是生活在深层土壤中类似细菌的生物。他们认为,存在技术高度发展的社会的几率微乎其微。

信奉者但是这种悲观看法很可能只代表科学家中少数人的意见,射电天文学家弗兰克·德雷克说:“在这个研究领域,你必须保持乐观。”

美国航天局认为,火星布满尘埃的表面,曾经有水流,水是生命之源;木星、卫星和木卫二星冰层下面可能存在着海洋中原始生命形式。

国外一些外星人研究者认为,外星人已经在地球上(或月球背面)建立了基地,最著名的有百慕大魔鬼三角区基地、喜马拉雅山基地、加勒比海海域基地、阿根廷海域基地、戈壁滩基地、阿斯塔山基地以及南、北极基地。

科学家还在继续探索,由德雷克领导的地外文明探测计划和行星协会等私人团体资助的无线电和光学探测活动带给人们新的盼望。即使是对能否成功找到外星人持怀疑观点的科学家,也不想扫大家的兴。他们都肯定了继续进行搜寻的重要性,不仅是搜寻火星或木卫二星上是否有微生物,而且还搜寻来自一些遥远的星球的微弱信号。

UFO飞碟外星人之谜概述-1

什么是UFO?一九四七年六月二十四日,美国企业家阿诺德在华盛顿州雷尼尔山上空,驾着自用飞机飞行。当时天气晴朗,突然发现在北方有九个白色碟状的不明飞行物体,连接成锁链状,其飞行高度约为三千六百公尺,由北往南飞。物体的直径约有二十公尺,飞行时速高达二千七百公里,速度相当惊人。阿诺德说,他根本追不上,它们可能来自外层空间。这些碟状的不明飞行物体,阿诺德称它们为"飞碟(flyingsaucer)"。这个消息发布后,造成美国极大的轰动,因此订每年的六月二十四日为飞碟纪念日。这些来路不明或其它未能确认的飞行物体,也就是不能用科学的方法或自然的现象来确认的,人们就称为幽浮(UnidentifiedFlyingObject,UFO)。其实"飞碟"是指外星人驾驶的"宇宙航行器",目前人类对外星人仍存怀疑态度,因此"幽浮"就包括"飞碟",但是"飞碟"并不等于"幽浮"。
虽然在这个目击幽浮事件以前,类似这种碟形飞行物,已有一些报导,只是未被重视。此事发生后,美国各地重视这种目击事件,发现的报导不断出来,因此空军为调查事件真相,在一九四七年进行"蓝皮书计划(blueBookproject)",前后继续二十二年,共调查一万二千六百多个目击事件,其中约六百件的报告无法使用科学的方法或自然现象来说明,也就是所谓幽浮事件,其余均可用已知的物体或现象来解释,譬如飞机、气球、云彩、流星、人造卫星、飞鸟、光线反射、雷球(balllighting)和中国台湾地区民俗活动─天灯等等。由此可知幽浮目击事件有百分之九十五可能是误认,甚至伪造。

根据有关不明飞行物体的调查报告,飞碟出现的现象,由于飞碟种类的不同,可以归纳成六项不同的特性:

一、平均速度极快,来无影去无踪或突然出现、突然消失。
二、产生电磁力可以打碎空气,出现时能够无声、无阻碍地移动。
三、四周有强烈的电磁场,会使汽车熄火、罗盘乱跳、收音机播音中断、电视受干扰以及电力系统失灵等现象。
四、会产生各种红、橙、黄、绿、紫等色的亮光变换。
五、没有惯性反应,可以呈连续性任何角度的折线形前进或后退移动。
六、具有反重力,可以无动力状态停留空中、或快速垂直上升而消失。


蓝皮书计划的调查工作,将所有的数据和档案分成机密等级,被送到美国国家档案管理局储存,机密性较低的案件已陆续被解密而公开,但是仍然有一些「绝对机密(topsecret)」的档案至今仍被隐藏着。根据蓝皮书计划提出的报告中,有数百件报告未被研究,并且许多正式报告未被纳入,纵然被纳入,对报告的处理也不恰当,甚至常被篡改。由此可知蓝皮书计划可能是美国空军用来降低大众的幽浮热、甚至可能掩饰当局秘密研究飞碟的障眼法。

享誉全球的幽浮权威─海尼克博士,曾任白宫委员会幽浮听证会与联合国幽浮相关现象会议的发言人,一九四八年起为美国空军幽浮研究顾问,审查所有幽浮及相似的第一手报告,他主张必要慎重对待幽浮事件,因此和空军处得不好,军方在一九八九年把蓝皮书计划放弃。本会常务理事傅鹤龄博士曾亲访海尼克博士,畅谈幽浮。海氏再三强调,一些幽浮事件「有值得探索的地方(somethingthere)」。

虽然飞碟的名称是从美国产生的,但是美国官方至今仍然否定飞碟的存在。其实美国有几个秘密的基地,例如在拉斯维加斯北方的51区,在专门研究有关幽浮的特殊科技,该区经常可以看到不明的飞行物发生的现象。尤其近年发展成功的隐形飞机,其科技已经超越正常军机发展的领域,这些科技可能来自飞碟的研究成果,因为有些飞碟就有这种隐形的特性。

不过有些国家,譬如巴西、波多黎各、格瑞那达等中南美洲的国家,都握有足够的证据,已确认有飞碟的存在。苏俄在未开放以前是不能公开谈论幽浮的,开放后已引起研究热潮,并且有太空人说出经常在大空和外星人接触的经验。其它各国经常有幽浮目击的报导,例如欧洲的阿尔卑斯山区屡有发现不明飞行物体、百慕达三角的机舰失踪事件及英国发现的不明现象─麦田圈等,都可能与幽浮有关。

若要谈及幽浮发现的历史,全世界最早的正式纪录是我国公元前一九一四年夏朝廑帝:

「十日并出」,记载在《古今图书集成》。古代神话「后羿射日」就是根据这则记载演变而来的。这里的「十日」,并非神话所说的十个太阳,根据飞碟学的看法,应该是十个像太阳那么大而会发光的飞行物体一起出现。其后在夏帝桀及商帝辛时,同样有「三日并出」及「二日并出」的记载;在西汉昭帝时,记载「有流星大如月,众星皆随西行」等等,这些日、月及星等,显然就是现代人有所知悉的「幽浮」。迄今,我国正史中的幽浮纪录约有一千件。另有一些坊间流通的书画,也有这类记载,就如清末民初上海「申报」出版的画刊《点石斋画报》,有一则「赤焰腾空」,记述某晚在南京(金陵)天空出现一团火球,图文并茂。因此若要研究幽浮史,应从我国正史中的史籍开始。

中国台湾地区的第一张幽浮照片,是在1967年六月廿八日晚八时二十五分,由蔡章鸿(蔡章献台长的胞弟)在台北圆山天文台,利用天文望远镜拍摄的幽浮照片,当时仅拍摄到三分之二的影像,于1996年才被公布。因年久已生黑斑,经计算机的处理后,呈现完整的幽浮照片,可以明显的看出幽浮呈碟状圆盘,下盘部分呈深黑色,是不发光的,故幽浮下方的天空呈一片漆黑,幽浮的其它部分则呈惨白色,显示均是发光态,在幽浮的上方空间呈灰白色,可见光度很强。由这张照片证实当时台北市许多市民的目击报告,发现幽浮发射强烈的橘红色光线,远距离看起来成雪茄形。这个发光的不明飞行物体,以其外形、构造、颜色、发光等的特性,可以确认是超越人类所认知科学范围的幽浮。

另外南美那斯卡的大型地面画像与图形、埃及金字塔、复活节岛大石像及马雅文化的金字塔等种种神秘遗迹,都可能是外星人遗留的。并且在圣经旧约和佛教原始经典里可以用现代人的看法,体会到一些是幽浮的记载,可知外星人的飞碟,从古至今经常在地球出现。

最近美国航空暨太空总署宣布:从一枚一万六千年前坠落地球的火星陨石上,发现卅亿年前火星上可能有类似细菌的单细胞生物存在的证据。另外天文学家也在其它不同的星系至少发现三个以上的行星存在,因此宇宙是否有高智能的外星人存在?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探讨:一、科学家的估计:

一九六0年俄国莫斯科大学天文学教授伟利安那宁诺曾说过,整个宇宙约有一亿座以上的星球住着有智能理性的生命体。美国的天文学家德雷克研究出有名的德雷克方程式,推算出本银河系有智能生命的星球总数目约有三十万至百万个存在,又根据美国着名的康乃尔大学太空生物学家沙冈博士的估算,本银河系内,应有一百万个类似地球文明的星球存在。

宇宙从大霹雳诞生开始,至今约有一百五十亿年历史,而地球仅于四十六亿年前生成,人类约在十万年前才为地球的主人,其有智能的文明史仅数千年而已,与宇宙年龄比较,就如电光石火般的短暂而已。依据宇宙的年龄来看,当然会有其它星球,居住着文明远超越我们的宇宙智能人。

既然本银河系存在这么多有类似地球文明的星球,按理当然会有智能高于我们的外星人存在,问题是这些外星人是否有可能驾驶飞碟到达地球呢?从天文学的角度来看,大阳系除了地球外,没有其它星球有高智能生命的迹象。最接近我们大阳系的恒星──半人马座的比邻星,与地球的距离有4.3光年,依照大空火箭的航行速度,也需要四万年才能到达。在我们的知识范畴内,宇宙中其它恒星系的星球,难有外星人驾驶飞碟到达地球。

美国科学界从五0年代起就进行「外星智能搜寻计划(SETI)」,利用超大型无线电波望远镜,例如在波多黎各有三0五公尺直径的天线,接收外层空间的电波,但是迄今仍然未接到任何外层空间来的智能讯号。在目前的宇宙时空架构和科学知织范畴内,无法解释来去无踪的飞碟,以及提供一种强而有力的飞碟理论,因此至今科学界一提到飞碟就要发问:「它们是在那里的?」这是目前幽浮研究者最感头痛的问题。为解决这个问题,幽浮专家从时间和空间研究:

一、时间的问题:
根据狭义相对论,并已经证实高速运动中的物体,其时间的历程会延迟。因此若飞碟以接近光速的速度飞行,远从四一0光年的昴宿星到达地球仅需约六年半而已;远在二三0万光年的仙女座星,也仅要约十五年即可到达地球。若外星人的科技已发展出这种速度的飞碟,这是可能的清况之一。但是物体的速度a达到光速时,其质量m会变成无限大,则根据物理学:f=ma,所需加于物体的无限大力f,在理论上而言,是无法产生的,因此这种时间延迟效应的现象并不会这么显著,况且从静止加速至接近光速,或由接近光速减速至静止,均需有相当的时间和距离,不可能一蹴即成。至于所谓经时光隧道回到从前、虫洞、超光速等,产生的时光倒流现象,会发生「弒父的谬论」,即回到父亲未成年的时期,倘若将父亲杀死,那么由父母所生的自己是否还能于现在继续生存的问题;违背物理学公理─「困果律(causality)」,因此不能成立。

二、空间的问题:
现代的物理学,有一些科学家认为宇宙的空间,或许不是我们所认知的三度空间而已(时间固定为一次元、三度空间就是三次元空间,合称四次元时空)。目前的这些物理理论,还有好几个正在研究的理论,它的空问都超过三次元。例如「玻色子弦论」的时空有二十六次元、「超重力理论」有十一次元的时空及「双克氏理论」有五次元的时空。

另外一个叫做「超弦理论」,其立论基础在宇宙的时空架构是九次元空间和一次元时间,合称十次元时空,是目前最受科学家瞩目的一个理论。超弦理论是根据「弦论」和「超对称性」两个理论结合的一种最新的物理理论。根据「弦论」的立论基础在宇宙的时空架构是九度空间加一度时间的十度时空。由于十度时空的宇宙以目前我们的认知程度还不能接受,科学家将十度时空的架构分成我们生活其中的四度时空和其它小到基本粒子那么小的六度空间,当然我们看不到,因此人类的所有知识全部被局限在四度时空的范围内,以致无法突破科学的瓶颈,甚为可惜。

超弦理论另有一个特性就是超对称性,依据这个特性,九次元空间应是整体对称的,对每一维空间而言,均具有同等权值的对称性。故宇宙应仍以等权的九次元空间存在,即宇宙至今仍然维持完整的十次元时空架构。我们所知道的宇宙是三次元空间加上一次元时间,合称四次元时空的架构。假使我们以生活于其间的三次元空间订为一重宇宙的空间,九次元空间可以分成三个三次元空间,而时间不会各自分段,把时间当成事件前后的同一共通性的计量标准,因此大宇宙的十次元时空就有三重宇宙的时空架构。如果以这种三重宇宙的时空架构,来探讨一些目前科学上没有辨法解释的问题,例如太阳微中子失踪、宇宙伽玛爆射线的来源、宇宙有十倍以上观测不到的黑暗物质等问题,当然飞碟的来处可以解释为在其它重宇宙空间的黑暗星球,即我们用望远镜观测不到的超三度空间的星球,其星球上的外星人驾驶飞碟,偶而飞入我们的空间到达地球。

根据世界各地人们的目击报告,所绘制的形状,经统计研究显示,外星人的形貌依身高大小由三公尺至50公分分为:巨人、高个子、普通身长者、矮人及侏儒五种、另有不同的外貌分出:全身披毛的矮人、绿色皮肤的人和全身长毛的巨人三种,共有八大类,再细分有近百种不同的形貌。

一九七0年在巴西圣保罗举行的中南美洲宇宙现象研究会议中,专家所发表的飞碟型态有十三大类:鸡蛋型、球型、碟型、圆圈型、雪茄型、茶杯型、飞拐型、土星型、半圆型、陀螺型、圆顶型、椭圆型和铁饼型再细分为一三二种。这些飞碟中,有超大型的太空母船,来回于其星球和地球之间,因为降落地球后不易升空,所以到达地球上空时,放出小型飞碟,达成任务后,随即收回小型飞碟返航。

既然有这么多外星人和飞碟的种类,可知外星人不仅来自一个或少数的星球,而是来自许多不同的星球。倘若外星人自古以来一直居住在地球,以其高超的智能和科技文明,时至今日,如不是已统治全世界,至少是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由于太空运输不易,外星人到达地球的人数不多。又以科学观点而言,由于生物生存环境的因素,如重力大小、空气成分、气温高低、食物供给、病菌抵抗力等等,外星人与地球的差异有些可能很大,因此无法长期居住,在他们的身体还没受到伤害前,必须离开,因此仅能留下遗迹和事迹。

外星人驾驶飞碟到达地球的目的为何?目前有六种说法:

一、促进文明:外星人暗中导引人类朝向发展更文明的未来及推展宇宙文化,例如埃及、马雅等古文明,可能是外星人遗留的文明。近年来应用第四类接触,也就是经由灵媒传达一些外星来的新思潮,被称为新纪元(newage)思想。

二、地球寻根:外星人曾是地球人,在生活环境变异不能适应时离开,遗留许多辉煌的古文明遗迹,例如埃及、马雅的金字塔、南美的那斯卡地面巨大图形等,现在想再回到地球探访那些古文明的遗迹。

三、观光旅行:外星人生活水平极高,科技相当发达,可以到宇宙各处旅游,当然会到达宇宙中这一颗美丽而适合生物生存的蓝色行星──地球。

四,监视警戒:人类经常好战,因此外星人监视人类使用毁灭性核子武器,并防止产生公害,导致地球灭亡及影响到宇宙的和平。

五、调查资源:外星人曾杀害许多牲畜,甚至诱拐人类作医学试验,也长期探勘地球的各项资源,经常采取植物、岩石及水样,以寻求其行星上所缺乏的信息或资源。

六、侵略征服:地球是宇宙中极珍贵的行星,在外星人因自然环境无法继续居住原星球或人口过度膨胀需要外移时,可能以地球为移居的目标。因此秘密侦察地球上的军事机密、地理环境及人文数据等,为将来武力侵略征服地球做计划。

上述六种说法,众就纷纭,以科学观点而言,外星人花费庞大资源,航行遥远的距离到达地球,来者不善,必有其目的,很可能侵略征服地球当做殖民地,甚至消灭人类后当做移居地。人类必须提高警觉,防止外星人的侵犯。

古往今来,许多人目击了UFO,但对它的研究,却没什么太大的进展,因此很多人对这一现象很困惑,或者根本不相信存在UFO。我们认为飞碟这一现象是真实存在的,它不是什么伪科学,只是由于科学技术的限制,暂时还不能完全认识它。

宇宙空间说
太阳只不过是银河系2000亿颗恒星中的一颗,银河系之中还有着数目惊人的河外星系,宇宙的遥远和无限是难以想象的,因此关于她的奥秘要用“无穷”来形容。地球人类的眼光还没有越出太阳系,可以认为,UFO实体来自宇宙的某一个地方。我们地球人不也是有自己的宇宙飞船吗?UFO在人的视觉中是个物质的东西,可是,它可以转瞬湮没,这时它的一大特点。有的时候,人的眼睛可以看见UFO,而雷达却捕捉不到,摄像机也拍摄不到。有些案例表明,UFO能使人失去时间概念,或使人用意念的力量使汤匙弯曲。从大宇宙的角度来看,一切现象都有其解释。

地下文明说
据悉,美国的人造卫星查里7号到北极圈进行拍摄后,在底片上竟然发现北极地带开了一个孔。这是不是地球内部的入口?另外,地球物理学者一般都认为,地球的重量有6兆吨的百万倍,假如地球内部是实体,那重量将不止于此,因而引发了“地球空洞说”。一些石油勘探队员都在地下发现过大隧道和体形巨大的地下人。我们可以设想,地球人分为地表人和地内人,地下王国的地底人必定掌握着高于地表人的科学技术,这样,他们--地表人的同星人,乘坐地表人尚不能制造的飞碟遨游空间,就成为顺理成章的事了。

四维空间说
有些人认为,UFO来自于第四维。那种有如幽灵的飞行器在消失时是一瞬间的事,而且人造卫星电子跟踪系统网络在开机时根本就盯不住,可以认为,UFO的乘员在玩弄时空手法。一种技术上的手段,可以形成某些局部的空间曲度,这种局部的弯曲空间再在与之接触的空间中扩展,完成这一步后,另一空间的人就可到我们这个空间来了。正如各种目击报告中所说的那样,具体有形的生物突然之间便会从一个UFO近旁的地面上出现,而非明显地从一道门里跑出来。对于这些情况,上面的说法不失为一种解释。

杂居说
该观点认为,外星人就在我们中间生活、工作!研究者们用一种令人称奇的新式辐射照相机拍摄的一些照片中,发现有一些人的头周围被一种淡绿色晕圈环绕,可能是由他们大脑发出的射线造成的。然而,当试图查询带晕圈的人时,却发现这些人完全消失了,甚至找不到他们曾经存在的迹象。外星人就藏在我们中间,而我们却不知道他们将要做什么,但没有证据表明外星人会伤害我们。

人类始祖说
有这么一种观点:人类的祖先就是外星人。大约在几万年以前,一批有着高度智慧和科技知识的外星人来到地球,他们发现地球的环境十分适宜其居住,但是,由于他们没有带充足的设施来应付地球的地心吸引力,所以便改变初衷,决定创造一种新的人种--由外星人跟地球猿人结合而产生的。他们以雌性猿人作为对象,设法使她们受孕,结果便产生了今天的人类。

平行世界说
我们所看到的宇宙(即总星系)不可能形成于四维宇宙范围内,也就是说,我们周围的世界不只是在长、宽、高、时间这几维空间中形成的。宇宙可能是由上下毗邻的两个世界构成的,它们之间的联系虽然很小,却几乎是相互透明的,这两个物质世界通常是相互影响很小的“形影”状世界。在这两个叠层式世界形成时,将它们“复合”为一体的相互作用力极大,各种物质高度混杂在一起,进而形成统一的世界。后来,宇宙发生膨胀,这时,物质密度下降,引力衰减,从而形成两个实际上互为独立的世界。换言之,完全可能在同一时空内存在一个与我们毗邻的隐形平行世界,确切地说,它可能同我们的世界相像,也可能同我们的世界截然不同。可能物理、化学定律相同,但现实条件却不同。这两个世界早在200-150亿年前就“各霸一方”了。因此,飞碟有可能就是从那另一个世界来的。可能是在某种特殊条件下偶然闯入的,更有可能是他们早已经掌握了在两个世界中旅行的知识,并经常来往于两个世界之间,他们的科技水平远远超出我们人类之上。

幽浮在地球上空飞行了数千年,地球人始终没有认真去观察过它,没有人了解这些东西。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类进入安定与科技蓬勃发展的时期,也出现了大量的幽浮记实报导,引起人们深切的关注,因而对幽浮正式进行观察和研究。

1947年6月24日,美国企业家阿诺德先生,在华盛顿州驾机飞行时,看到一排银白色圆盘状物体掠空而过,于是喊出「飞碟」两字,激活了人类对幽浮探索的热潮,也开创了地球人对幽浮的研究。此后幽浮的研究成了一股令人关注的热潮与话题,世界各国纷纷成立了研究组织,为了满足人类的好奇心,大家都想借现代科技的文明,来重新诠释并揭开幽浮神秘的面纱。